第六章:仙路茫茫终得迹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仙路茫茫终得迹 (2 / 2)
        最后叶云飞也只能归根掌握度的问题了,毕竟自己从来没有修炼过,想调动这些功力都有点勉强,别人那几十年的功力都是日积月累蓄积起来的,就跟自己的身体一样,指使如臂肯定不一样。

        无奈,他只能继续阅读有关书籍,终于在张伯阳的著述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蟾光终日照西川”,这是一种能快速提高功法融合度的修炼方法。就是说每时每刻都要留一分意念在丹田,只要有一分意念足已。因为丹田微温,意念不可过强或过弱,否则火强则丹毁,火弱则丹冷。由于没有间断的时间,意念对功力的熟练度快速增加,能急速提高自己对功力的掌控程度,并且此法比常见的子午两时练功方法快捷五倍,更可以一边翻看书籍一边练功。

        《道藏》七千卷花了他差不多两个月才看完。这时他对整个道家修炼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不过他在藏书中并没有发现《六道真经》三卷,估计那三卷是张宇清编纂完《道藏》七千卷以后自己总结的。

        这两月除了找寻修炼之法的前十天,后面每天一次的科举授课叶云飞都按时到场,授课的先生据说是国子监告老回乡的老师,有着几十年进士阅卷的经历。讲的内容也与众不同。他讲的不多,每次只有一个时辰。比如讲《论语》,他只讲了几个要点,然后就是让大家作文。每五天一篇文章。叶云飞每次都草草完成,给的分数也只是中等。天字班确实人才济济。最杰出的还是希孟河和董知秋。希孟河一张国字脸,年约二十七八,看上去为人很豪爽。董知秋则略显沉稳,似乎城府很深。学生的日子比较单纯,大家没有利害关系,所以彼此相处还比较融洽。

        一日老师讲解对联。对联是殿试常见方式。老师出的对联上联是“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这是一个叠字联,有一点难度。希孟河抢先站起来说,朗声道:“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老师点头认可,目光瞄向董知秋,董知秋也站起来低声道:“移椅倚桐同赏月。”老师也点点头,然后叫:“白羽,你说呢?”叶云飞过了半晌,看没人起来,大家的目光都瞄向自己,才想起来自己是白羽。他因为上课时经常一言不发,所以忽然被叫到名字,一时没反应过来。老师道:“是不是白日做梦,想着家里的娘子啊?”众人哄堂大笑。叶云飞急忙道歉,然后平静地道:“我的下联是:“点灯登阁各观书。”老师鼓掌赞许:“此联意境高雅,好!”众人也很佩服。

        授课结束,希孟河走过来,拍了一下叶云飞的肩膀,道:“兄弟,你才华很高,不知为何平日很少发言?”叶云飞道:“小弟久居岭南,来此倍感新鲜,诸位仁兄才高八斗,小弟不敢开口啊。”希孟河瞪了他一眼,然后笑道:“不用这么谦虚吧?我看你是有什么心事才对。”

        此后叶云飞修炼之余跟学生们加强了来往,跟希孟河更成了好兄弟。通过了解,他发现董知秋为人也不错,只是可能以前受过挫折,所以比较谨慎一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瞬间,半年了。叶云飞白天泡在藏书阁,夜里则跌坐练功,日复一日之下,对那些外物所得的功力掌控度越来越高。

        此时他已经很容易就可以调控意念操控自身的真气了,不但任督二脉已通,奇经八脉也只差阴跷和阳跷二脉了。叶云飞感觉身体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跳起来只有三尺,现在轻轻一纵可达丈许。

        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一个人去后山测试,激发出来的真气瞬间在磨盘大石上轰出一个大洞,威力不可小觑,而且他发现,他以儒入道的功法修炼出来的真气,虽然没有那日棺木内青色大手的暴虐,但是中正平和,源源不绝,浩气长存。

        这些日子,《道藏》七千卷他已经读完了。他现在每天要做的就是思考仙藏图所描述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南海之南,西山之西,东泽之东,北河以北,宝玉天成,袖中乾坤。”然而何谓南海?何谓东山?何谓大泽?何谓长河?

        外公曾说仙藏图来自先秦的古书。所以他决定把秦代以前的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在众多的古籍里寻找“南海,西山,东泽,北河”。日子单调,叶云飞却不感到枯燥。因为他的修炼每天都有不同,真气积聚日渐增长,每隔十天半月都会打通一条新的经脉,而每次打通一条经脉他都感觉力量增加两成以上,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进步。

        先秦的古籍大约有二十万册,由于不需要全部背诵,他翻阅的速度明显加快。即使如此也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终于完成。

        最后,他找到了三十个南海,十九个东山,五十四个大泽,七个长河。他把这些名词排列组合,排除了大多数,最后找到了十四个区域。其中有八个区域明显太大了,不可能作为定位。还有三个不是非常合理。最有价值的区域有三个,一在天坛山,一在太山,一在蜀山。进一步分析他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太山。先秦文化的中心在长安附近,那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早期的仙人也可能在那里。所以他决定到太山去。目前他还不想参加进士大考,衡山书院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找到仙路的途经,目前已经完成,他也可以离开了。

        然而夜晚听着熟悉的风吹竹叶的声音,他的心中忽然生出很是留恋的感觉。

        第二天,他向老师朋友告别:“接到家书,祖父仙逝,需要回家奔丧,守孝三年。”朋友们无比惋惜,叶云飞也不胜唏嘘,最后大家忍痛作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