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朝会之见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朝会之见 (1 / 4)
        重修!第四十八章朝会之见

        温体仁现在是东阁大学士,刚刚进入内阁,依附于周延儒之下,是以马上出班附和。

        左都御使闵洪学也出班言道,调各省援兵进入山陕,沿途民事也不胜其扰,纷乱滋生罪案频多!

        礼部尚书徐光启出班言道:皇帝圣德以当以惜民力,教化愚匪,止干戈而惠泽四海。

        徐光启出身东林,虽然与周延儒虽然年纪相差很大,但交往很多过从甚密。

        他的弟子“明朝的著名火器专家孙元化”能够巡抚登莱,背后不仅有东林的影子,也有周延儒的一臂之力,其中的关系复杂,不是几句话能说明白的。

        但此时,徐光启却属周延儒一系,对他的治政主张较其它人更为了解。

        这段话讲完,算是彻底的否决了成基命的主张,而且还为周延儒后续的陈词做了铺垫。

        完了!完了!方楠听到这里在心中叹息:成基命过渡首辅的日子应该不会长了,只是他为官廉正,并且很少与人争斗,经常施惠于众人,所以也没有人出来弹劾他。

        崇祯增加了周延儒,温体仁,何如宠和钱象坤进入内阁后,对成基命的倚助更少了,之所以还没新立首辅组阁,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时机。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明太祖废除宰相。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大学士均因有太子经师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时期,朝廷事无大小,宣宗均悉数咨询大学士杨士奇的看法而决定。虽然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召见时得以参与各部事宜,然而其还远不如杨士奇等内阁成员得以亲自接见。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徐光启的言论,表述的很漂亮,使崇祯非常滿意,现在能少花钱将事办好,是崇祯最期望看到的。

        右手摸着光秃的下巴,崇祯轻声问道:即然不调用各省兵马剿灭匪患,那该如何靖土安民?

        这时,成基命轻叹了一下退步归班,周延儒,温体仁和徐光启,三人仍站在原地未动。

        周延儒等这句话半天了,此刻听闻马上言道:都御使“杨鹤”曾上疏指出“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提出了“招抚为主、追剿为辅”可令其赴陕,就任三边总督总理此事。并调关外部分骑兵入陕,以剿辅之!

        (三边总督,制节河西巡抚、河东巡抚、陕西巡抚以及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的九镇总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