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2 / 6)
        “啊!田所长,你这水可不能挤掉的啊!你这水一挤掉,干菜的鲜味就没了。”

        “啊!哦,不能挤的啊!”

        方红梅从里面出来了。

        “啊,这汤水不能挤的啊!直接倒到匾上,用筷子摊开就好了。”

        “哦。”

        忙了个把月的灵溪人晒好笋煮干菜,除了自己吃以外,他们当然不会忘了远在他乡的灵溪人,早上八点邮局一开门,总会挤进几个来邮寄笋煮干菜的灵溪人,葛彩英就是其中的一个,笋煮干菜晒好后,她先用报纸包好,再做一个大小相当的布袋把干菜装进去,到了邮局,让工作人员验看后缝口子,在缝口子的时候往袋子里顺带塞进一封信,这样可以省下八分钱的邮票,接下来再填写寄往高海的邮寄单,称重收费。

        出了灵溪镇的北城门,跨过北边的六十里河,继续往北十公里,有一个湖叫宁湖,宁湖边有一个小镇,叫宁湖镇,宁湖镇也属高舜县所辖,但它比灵溪镇要小得多。吴振峰被关了一段时间小黑屋,问题被彻底查清后,免去了主任的职务,免职后的吴振峰被调到了宁湖镇,一家只有一个营业员的小店,那家小店的老头退休后,因为没人接班,继续在店里卖贷,吴振峰来了,他就办完移交,回家休养去了。

        宁湖镇供销社有一家集体食堂,供销社的职工都会在那里吃饭,中午时分,吴振峰在食堂里买了一碗菜,一碗饭后,正想找个桌子坐下,突然间一个熟悉的身影进了他的眼球,一个两鬓已经斑白的老人,正坐在一个角落里吃饭,此人不正是灵溪镇的葛荣博吗!

        吴振峰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在他旁边的一张桌子边坐了下来,葛荣博只顾吃饭,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葛荣博和葛荣哲兄弟俩曾是灵溪镇祥和米店的老板,由于把握了多次的商机,慢慢成了高舜县的首富,有了钱的葛荣博在灵溪镇修桥铺路,经常用粮食接济一些断粮的人,其中就有吴振峰的父亲,那年吴振峰家遭了火灾后,身无分文的吴振峰父亲,在家里断粮几天后,从祥和米店借了两斗米,才使得他一家人活了下来。乐善好施的葛荣博赢得了好口碑后,成了灵溪镇南街片区的保长。公私合营后,祥和米店变成了灵溪镇粮站,葛荣博和葛荣哲兄弟俩散尽了所有的钱财和家产,才得以保全性命,并在粮站里劳动改造。

        吴振峰当上供销社主任后,可能是两斗米原因,因为除了那两斗米的事,葛荣博和吴振峰两家之间再也找不出任何的恩怨,吴振峰故意找茬把葛荣博调到了宁湖镇粮站,把葛荣哲调到了茶食厂去拉车。到了宁湖镇粮站劳动后,原本每天可以回家团聚的葛荣博,现在只能吃住宁湖镇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吴振峰,在主任的位置上风光了多年后,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那个勤勤恳恳的副主任会背后捅他一刀。

        连接灵溪镇街河的一条支流叫漫水溪,连接处建有八字桥,漫水溪从街河的一端向西南方向延伸,漫水溪上面的石板桥很多,大多没有名字,最大的一顶叫漫水桥,漫水桥旁是灵溪镇规模最大的荷花池!每当荷花盛开的时候,常常有高舜县的达官贵人在此泛舟赏花,现在是井冈大队的集体财产。

        荷花池的北侧建有一座坐北朝南的道观,高舜县的李氏从北方迁徙而来后,就相中了这漫水溪荷花池的风水,开始修建道观,道观建成后供奉着李家的祖先“太上老君”,随着李家的兴旺发达,这座道观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由于学做道士要有很好的记性,能背诵经书,还要学会吹、拉、弹、唱,所以这座李家的道观里的道士不一定都姓李,如像余温国的师傅,曾经是这里的长住道士,就不姓李。

        李家道观建成后,道士们取荷花池水在此炼丹,后来李家又把这个炼丹之地迁到了南山的仙姑庙。

        道观的南墙原来刻有王安中的诗:“荷花遮水水漫溪。柳低垂。乱蝉嘶。舍辔何妨,临水照征衣。一扇香风摇不尽,人念远,意凄迷。骑鲸仙子已相知。数归期。赋新诗。更想翟公,门外雀罗稀。陶令此襟尘几许,聊欲向,北窗披。”但现在此处被石灰粉刷后,写上了“***”三个红字。

        李卫军当上灵溪镇供销社主任后,当然不能忘了他对童建军的承诺,一天晚饭后,他点燃一支烟后,就沿着漫水溪旁的小路往西走了,到了荷花池边,李卫军停住了,站在池边望了几眼李家道观,现在这里是井冈大队的大队部和仓库,小时候他来这里玩过几次,也听大人们讲过许多道观里的故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