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4 / 9)
“‘夜头下饭’有有?茄子要要?”国道士的老婆杜春玲也拿着一只纳了一半的鞋底走了过来问葛彩英。
“哦,‘哇以’,我地里已经摘好者。”
“哦”杜春玲坐在旁边的木登子上,跟葛彩英一起纳起了鞋底。
“‘夜头’长豇豆炒炒,茄子蒸蒸,‘等息’再去买条鱼来。”
“哦。”
住在墙门旁东厢房的国道士叫余温国,他可是个苦命人,八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没法养活这个家只能改嫁,但后爸不要他这个儿子,于是就给他找了个道士师傅,收徒当天师傅让他背《度人经》,余温国的记性很好,《度人经》能背下来,于是师傅就收了他,吃住归师傅管了,可师傅不是父亲,要吃师傅这碗饭可不容易啊!师傅吃饭你得站着替师傅盛好饭,等师傅吃完了你才能吃,睡前还得替师傅好洗脚,总之师傅家的事,你能干的都得干,干不好还要挨打。
几年下来,余温国慢慢长大了,虽然吃了许多许多的苦,但道士的基本功吹、拉、弹、唱,余温国学得很不错,一手字也写得很好。道士这个行业虽然社会地位低下,被人看不起,但比起那些种地的、做长工和短工的贫下中农来,还是能挣几个钱回来的。余温国出道后,挣的钱也就多了,老婆杜春玲也被他娶回了家,没多久,杜春玲给他生了个儿子,眼看着苦尽甜来,幸福的生活从此开启。可儿子三岁那年,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杜春玲几次提出给儿子找个医生看看,可余温国就是不同意,说“小孩子从小就看病,大了还了得”,他从小到大从来就没看过病,结果儿子在高烧中抽搐死了。也许正像算命先生算得那样,余温国的命里无子,从此以后,杜春玲就再也没有怀上过孩子。没孩子也就算了,余温国会挣钱,两个人的小日子还是能过好的,但没过多久,道士这个工作又被定为封建迷信活动,被政府禁止了,两个人只好开了点荒地,种了点蔬菜,换点钱或自己吃,苦渡人生了。
突然,一个面带愁容有点慌张的中年妇女进了金家台门,环视了一下四周,最后把目光落在了这两个纳鞋底的妇女身上,观察了一会儿,又上前走了两步,葛彩英先发现了她,用手碰了杜春玲一下,杜春玲抬头看了她一眼就,就站起来上前问她“你找谁?”
中年妇女把嘴凑到杜春玲耳边,小声地问:“国道士家是这儿吗?”“哦,你跟我来。”杜春玲随手打了“摇门”,引那个中年妇女进入她家的堂前,两个人小声地嘀咕了几句,中年妇女就从裤袋里摸出了一张“五块头”塞到杜春玲手上,杜春玲从旁边供桌的抽屉肚里拿出一包用霉头纸包的东西给中年妇女,中年妇女接过后,先放入衣袋里,觉得太鼓,又把它拿出来放入内衣里面,反正下面有裤带系着,不会掉下来的。接着中年妇女就急冲冲地走了,中年妇女走后,杜春玲又出来纳鞋底。
“刚才是?”葛彩英问。
“血污禅”
“哦”
此时,一个上身穿着“的确良”短袖衬衫,下身穿着绿色军裤和凉鞋的中年人走进了金家台门。
“啊!田所长下班了,那时间不早了。”杜春玲唠叨了一句,两个女人立即收起了手中的针线,要回家准备晚饭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