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叩刀玉
十年后,我坐在铺子里喝着下午茶,重庆的夏天热的人心烦意乱,如果非要打个比喻那就是:全世界都在吹空调,上帝却把空调外机安在了重庆;我喝着茶顺便拿出了从老爹那里拿来的一本古籍准备看看,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是我爷爷临走之前给我老爹的,我老爹拿在手里从来也没看过,用我爷爷的话说我老爹就是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的典范。这还是我上次回四川老家的时候在我爹的书架子上看见的,我一看书的名字叫《阴阳堪舆图》,我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便问他要来看看,老爹当时还有些犹豫,最后还是给了我,让我别弄坏了,说那是古董,老值钱了。我心想着我爷爷说的果然没错。
我拿着手里的“阴阳堪舆图”仔细看了看,看来老爹没骗我,这确实是个古董,据说这本书是明朝时候传下来的,有600年的历史,我也没大惊小怪,明朝的时候乡村野史、志怪山精的很多,那是个民间发展鼎盛的时代,所以流传下来的不少,但是像我手里保存这么完好的真迹还是真的不多,确实是比较值钱。我打开书的第一页就看到用工整的宋体写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句话我还是比较熟悉,这是借用了《葬书》中对风水学最早的描述。很直接的告诉读者这本书写的是关于风水学的内容。
要说我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怎么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那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我爷爷是做生意的,靠倒卖古董发的家,在我爷爷去世前几年才开始投资**和其他的一些产业,倒卖古董则变成了副业,也是因为他爱收藏这些东西,所以这生意也就一直没断。我从小耳濡目染,就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直到我读大学的时候本来想选个考古学,结果家里死活不同意,就连当时最火的建筑系也不让我读。最后逼着我读了机械自动化专业,说起我的专业我是真心的提不起兴趣,所以成绩平平,还好是混到了大学毕业,但是读大学期间的业余时间我基本都是去研究古董、风水这些东西去了,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好歹还是了解一些。大学毕业以后在厂子里上了两年的班,实在不是干那块的料,对老爹死磨硬泡,才给我出钱开了一个铺子,日子过得还算悠闲。我继续往下看,惊讶的发现,这本书确实写的有些水平,最起码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风水大家,我看过不少古代的风水学的书,这本“阴阳堪舆图”总结了前人在风水学上的造诣,还结合了自己多年的经验才写的出来,如果这真是我祖上传下来的,那我对自己的祖先便有些肃然起敬。
当我正看的起劲的时候,突然余光瞟见我铺子门口出现了一个人,由于他挡住光线的缘故,所以他一出现我就看见了他,我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大概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跟我差不多大,头发很长,身上穿着一件比较旧的很多红绿花纹的体恤,第一眼看上去就跟个杀马特似的,就差脖子上挂根大铁链子了。
本来还以为来生意了,瞬间我就失了兴趣,正准备继续看书的时候,他突然说道:“老板,你这里收货吗?”我顿了顿,心说“我是个卖古玩的,货肯定收啊,但是一般到我这里出货和淘东西的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一个二十多岁的杀马特能拿出什么东西?”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我还是起身说道:“当然收,不知道您有什么好东西要出?”毕竟爷爷曾跟我说过人不可貌相,在外面做生意的,不管怎么样都得客客气气的才能把生意做下去。
我说这句话也是有含义的,意思是没好东西就别打扰你爷我看书,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可以去里面说吗?”。
我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说道:“请吧,我们去后堂”,我说着便敲醒了一旁趴在桌子上打瞌睡的店伙计:“别流口水了,看好店子,给这位客人泡杯茶进来”。
我这个店伙计是我大学的一个学弟,叫陈伦,大学刚毕业,他那个专业也不好找工作,正好我店里缺人,我就叫他来店里帮忙,虽说挣不了什么大钱,好歹能自己养活自己。
我的店铺前堂是铺子,铺子后面有个回廊,后面还有两间屋子,一个是后堂的堂屋,另一间是个杂货屋用来堆东西的,一般有好的或者贵重的东西,我会在后堂的客厅交易。
来到后堂我示意他坐下聊,我则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说道:“我先开开眼?”,说完,他就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方形的玉佩递给我,我拿在手上感觉了一下,入手温润,手感不错,中间有个硬币大小的圆孔,玉的周围雕刻了一些图案,但这玉佩就像常年被人拿在手里把玩一样,图案已经磨损的不是很清楚了,感觉像是刻了一圈云还有一只野兽。玉佩整体不大,虽然图案磨损的有些模糊,但是能想象当时能在这么点地方雕刻这么精致的图案一定是个价值不菲的东西,就是不知道这东西的来历和作用。干我们这行的最忌讳的是问东西的来历,所以只能说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他看了我一眼,虽然他的头发很长,几乎遮住了他全部的眼睛,但是透过他的头发我还是能感觉到他的目光。他缓缓的说道:“收还是不收?”我心说“嘿,你丫还有脾气”;嘴上却说:“收,当然收,不知道您要个什么价?”,他看着我:“你能给多少?”我顿了顿,试探性了说道:“3万?”他点了点头表示可以。
我心想,什么情况?看这玉怎么也不止3万呀,图案虽然有点模糊,但是玉的质感,水色都是上品,而且肯定是个老物件了;难道是我看走了眼?或者就是遇到了个傻子?一瞬间我心里闪过了好几个念头,但是最后我都肯定这个玉是真的,而且还价值不菲,最终我从客厅的保险柜里取出3万块钱直接交给他,看他把玉给我的时候还有点不舍,最终还是拿着钱转身离开了。
我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然后摸了摸手里的玉,自言自语到:“管他了,晚上去姚老头那里问问这是个什么东西”;姚老头是我们大学的一个教授,他是教历史的,我那时候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所以经常去听他的课,他知道我不是他班里的学生,毕竟像我这么主动学习的青少年已经不多了,而他也是看得出我是真心的喜欢研究这些,所以从来不管我,久而久之我经常去请教他,跟他也算是混的很熟。
我看了看时间,已经下午五点,我对陈伦说道:“等会你自己关好铺子下班,我出去一趟”;说着我便开着我的捷达出门了,路过菜市场顺便买了点酒和菜,刚到姚老头楼下就看见他下来,应该是刚下班回来准备去买菜,我招呼他一声:“姚老师,别去买菜了,我带了”,他看到了我明显也是很高兴:“你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然怎么可能想得起老头子我”;我干笑了两声。
到了他家里我摆好菜,给他倒上酒就开始跟他聊天。老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回不来一两次,老伴最近出去旅游去了,他要上课教书,本来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了,可是他觉得退休也没事做,还不如在学校上上课,搞搞研究什么的。聊着聊着我就拿出了今天收的玉给他递过去:“姚老师,给掌掌眼呗,看看是什么东西”。他拿过去,抬了抬眼镜,让我去把旁边的台灯打开。
他大概看了有五六分钟,才开口说道:“不好说呀,一般古代达官显贵或者富家子弟都会配带玉佩,或者佩剑上会挂个玉佩,都是装饰品一类,但是那种玉佩不会像这个磨损这么严重,这个应该是经常被攥在手里的,而且一面有花纹一面是平的,我想想......”说完他就自己陷入了沉思。
我没有打扰他,自顾自的吃着花生米。又过了几分钟,他突然说道:“我知道了,应该是这样的,怪不得这个玉会这么奇怪,应该是的....”
我急忙问道:“姚老师,你想到什么了?”他洋洋得意的说:“嘿嘿,这东西见过的人还真的很少,我也没见过,也的亏你是遇到了我,要是问别人,还真不一定知道”说完还美滋滋的喝了一口酒,砸吧了一口,我心说:“您老倒是快说呀,急死我了”;他似乎是感到我的急切,缓缓道:“这个古代是冷兵器时代,你也知道古代的刀和剑都是最常用的作战工具,古代人用的最多的是刀其次是剑,刀自然就分刀背和刀刃,在一些功夫极好的人手里,会灵活的使用刀刃和刀背来打斗,而且这种打斗还经常出现在漆黑的夜里,所以他们就需要分辨出什么时候用刀刃什么时候用刀背,自己握刀的正面和反面”听到他说的这里我已经大概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他继续道:“所以有少数的有权有势或者大家族使用的刀会在刀柄的一侧镶嵌一块玉,这叫叩刀玉,一边的刀柄有玉入手温润,一边是入手冰凉的铁,就很好的判别握刀的姿势很有利于战斗呀,尤其是夜间的战斗,所以这玉才会磨损成这样。”我心里听完也是不由得佩服:原来是这样。
我接着问道:“那这东西值多少钱”。他夹了颗花生米放进嘴里,说道:“这块玉成色是真的不错,能把这么好的玉用在刀上的,肯定是有权有势的大族,而且用这把刀的人功夫一定是非常好,要么是将军要么是传承的一些世家,这个玉都是这么好,那把刀肯定才是价值连城呀,要是这是个完整的武器那就不得了,如果单单是这块玉的话,首先磨损比较严重,其次不适合装饰,而且很冷门的一个古物,价值嘛就大打折扣了,估计能卖个三四十万吧”其他的我倒是没听进去多少,听他说能值三四十万的时候我一笑,悠哉的抓起几颗花生米放到嘴里。
对老头子说:“嘿嘿,今天一个杀马特到我店里,我花3万块钱收的。”老头子听完差点就爆粗口了:“怪不得说你们这行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老头子跟我聊得很开心,看的出来,他平时搞研究,并且经常一个人住,很少能和人这么开心的聊天,所以我也是多陪他聊了一会,吃完饭跟老头子聊天到十点,我也准备回去睡觉。吃了饭酒劲还没过,于是就不准备开车,把车停在这里很安全,就打个车回去。在车上我哼着小歌,手里握着叩刀玉,心想小爷又赚一大票,明天这个就是我的镇店之宝了。
正想着车子已经经过了我的铺子,因为我住的地方离我的铺子不远,就一两里路,经过铺子的时候我看见有辆警车停在我铺子门口,还有两个穿着警服的警察在我铺子门口转悠,好像是在找我的电话号码,一般这种铺面都会贴上老板的电话号码,当然我也贴了。我当时就觉得糟糕,难道是以前收了黑货,被警察查出来了?妈的,看来还是得意忘形了呀,不应该啊,我也不知道自己收过黑货呀,再说了也不是我的错,要是跑了更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当下我思量了一下,就对出租车司机说道:“师傅,就这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