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杀出个黎明(四)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节:杀出个黎明(四) (3 / 4)
        尤其是当近卫军在用精锐步兵对抗比自己人多得多的敌人的时候,近卫军的一根长矛要面对数根比自己还要长的长矛,自己的长矛还没有递到敌人身上,敌人的几根长矛就已经扎到了近卫军身上,就算近卫军的铠甲犀利,然而再犀利的铠甲也有缝隙,尤其是人的下巴,眼孔等地方。

        当一个手持比较短的长矛的近卫军面对几个手持比较长的长矛的敌人的时候,近卫军只能把全部的精力用在用手中长矛拨打刺来的更多的长矛,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攻击。

        在对博一战死亡的近卫军进行研究的时候,武器研究公司就已经发现,大部分死亡的近卫军士卒主要就是被对方的长矛刺中了没有防护的下巴,并直接贯穿到脑后,一旦被刺中断无生理。而被巨斧狼牙棒击中的近卫军大部分只是受伤,直接死亡的很少,当然间接死亡是另外一回事,这也就让武器开发公司把主要的研究方向放到了如何对付敌人更长的长矛身上,当然破甲性也是要考虑的主要原因。

        在试验中,武器开发公司还发现长矛的主要用法是刺,并且为了加大贯穿力度,便于破甲,它的使用方法还主要是由上往下刺,这就要求长矛手必需把长矛举起如同肩高,刺对方的胸腹部(美军的刺杀至今还采用地是这种姿势)。这种姿势在面对多支长矛刺过来进行防御的时候非常不方便。而采用张金亮所教的拚刺刀的方法由下向上挑的方法使用长矛的时候(中国拚刺刀地姿势,美军有时候也采用),虽然很方便拨打对方的长矛,但是破甲能力却不强。方便防御和增强贯串能力强这两种需求造成的矛盾很难统一。

        并且在用长矛拨打对方的武器的时候,长矛也显现了他的不足,头部太轻。力量太小,几支长矛同时刺过来,就很难拨打的动了,但是加重长矛的头部,又会降低长矛刺击地准确率。

        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长矛适合敌我双方人数相差不大的战斗使用,适合一对一的拚消耗,拚死亡,这肯定适用于任何使用不识字的农民组成的军队。但不适合象锦竹山庄这样采用高素质的人组成的部队。更何况由于长矛只适合刺的特性让其攻击面相当的狭小,为了增加突击力,就必须采用密集战术,这也使近卫军采用地精兵政策的优势无从发挥。

        而由张金亮画出的偃月刀经过武器公司的试验以后,在破甲性和对抗长矛的有效性上取得了最好的统一,这也主要是偃月刀地使用特性所决定的。偃月刀主要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梯次斜劈,也就是两个梯队轮流向前斜劈前进,另外一种就是抡圆了永往直前。

        由于其重量大,一旦抡开。就没有什么手持武器能阻挡的住的,当然碰到逆天强人的话,另算。不管前

        少根长矛,偃月刀一旦抡开都可以把他砍断或者砍飞刀比长矛短的多,也毫不影响偃月刀的发挥。第一圈砍不住人的话,先把长矛荡开,再来一圈必定见红。

        但是这东西由于重量过大,对使用者地要求比较高,一个必需身强力壮,久经训练,不但玩动刀需要一把力气,就是全身重装的铠甲也需要极强地体力来支撑。

        还有这东西重量太大。对使用的地形也有比较高的要求,狭小空间是别想玩这东西地,也就是说树林山地街道等地方并不适合这种武器地发挥。

        而今天,在平坦的洛河边上。正是有利于偃月刀发挥的地方,个近卫军,30多把旋转的偃月刀,就是30个**的核心,这风激烈的和已经因为奖赏而发了疯的牙门军碰撞到了一起,发出了一连串的碰撞之声,顿时旋转的刀片在两军阵前洒下了漫天的腥风血雨,根本没有见过如次武器,如此使用方法的牙门军,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被偃月刀阵锲进阵中,30多柄刀在牙门军的队伍虐着,扫荡着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物,向四周喷洒着无数的残肢断臂。

        原本平静的牙门军军阵顿时象波浪一般向外翻滚起来,不过向外翻滚的那些波涛不是由浪花组成的,而是由鲜血,断肢,和残破的武器组成的。

        鲜血向四周喷洒,断肢在天空飞舞,被砍断的长矛四处乱射,盾牌连同后面站立的人直接被削平,弓箭手的手戟战斧长刀还没有派上用场,就连同主人一同飞上了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