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节 大雪 (1 / 3)
由于张金亮的坚持不允许井家独立成村,在童子军的威压下,这900多人被迫被4个村子瓜分,四个村子周围还都有大量的林地还没有开垦,安排这点人住下,根本没有问题,尤其是老村,现在几乎已经没有想继续开垦荒地的人家,村子里面的人只是种着以前的熟地而已,对于他们来说,耕地已经不是必须拥有的了,进工厂,或者自己开作坊,都要比种地来粮食快的多。不过以前的可耕地也没有人放弃,毕竟都是饿怕了。
井家还有部分人直接被王三,以及采煤的工头直接雇佣,毕竟铁工厂有几百吨的铁矿石需要烧结,煤矿上也需要人在井下劳作,那都是重体力活,这批人的工钱暂时只需要每天管两顿饭再加一斗麦子(大约1.6KG)而已。
还有部分被一些手工业作坊雇佣,用来弥补人力不足。老村是吸那这批人最多的地方。几乎有1/3的人被老村安排下,毕竟这个村子的手工作坊特别多。
而10~18岁的男子,按照山寨不成文的规矩,是必须进学校学习的,第二天一大早,小二冒着正在下的大雪,带着人就开始了征召。
在张金亮的参与下,这些人迅速的被稀释到各个村落之中,而井氏兄弟,则被他聘请为教员,协助王晏之编辑字典,控制在学校之中。
现在铁工厂,对安排流民已经有一定的经验,第二天,各个村的议会代表,就组织这些人冒雪自己搭建简单的窝棚过冬。救济粮和物资则由大粮仓统一发放,为了避免浪费,大粮仓是按照每五天一个定量送粮到户,并由他们亲自按手印接收的。有工作的就不在发放救济粮。就是救济粮到时候也的归还,不过是没有利息罢了。
而小小纺织厂的姑娘们,也跟随大粮仓的后面,对自己的产品和小小商店的商品进行了销售,主要是一些被子斧子铁锹之类的必需品,而奢侈品,还没有人冒那个风险,对这些人赊销。
水统局的人也在最快的速度,对他们进行了人口统计,并详细调查了这些人有没有特殊的技能,并在议会备案。
由于他们的主心骨已经处于张金亮的半扣押状态,这些人想闹事,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不过最令张金亮感到高兴的是,这支队伍中竟然有个医生,马上小二的高级班学生又被裁减了10多个,去跟着这个医生当学徒了。
木匠老刘家,刚刚盖好还没有住进去的房子也被议会征用,山寨第一所公立医院开业。征用老刘家的房子,也是有实际情况在那里放着,毕竟他全家都在山口住着。狗蛋虽然在山寨,但是基本上每天都在木器场,没有时间去住那栋两层小楼。自从盖成后,那座小楼一直就是空的。张金亮正好让大夫全家和那10个童子军一起住在楼上,楼下则是诊所,草药童子军储备到也是不少,正好也用上。在楼下还开了一个药房。
这批人能从秦州走到这里,也是幸亏有这个大夫,要不然死人绝对要比现在多。
这场大雪从腊月19开始,就一直在那里下着,断断续续就没有停过一天。
气温越来越低,连水库也在腊月24那天完全的冻上了,为了保证水轮不被冻结,铁工厂已经分成了三班倒,连续不停的生产着箭头,矛头,刀,钢板,铁皮,和滚珠,明年要用滚珠的地方特别的多,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无法分拣,也就无法使用的,另外,铁工厂开春以后还要再次开高炉,的赶紧把库存的熟铁用完。
因为有了手动钻机,生产箭头的事情简单多了,他们直接把直径12mm的钢筋,截成段,一头打出四棱锥,而后把这个四棱锥用夹具,头朝下固定在钻机下面的台架上,用钻机在四棱锥的另外一头打眼,再用锻锤在固定的模具上对这个眼进行冷墩扩孔,再然后使用钻机在这个孔里面顶出内丝;校直,对四棱锥进行渗碳,淬火,提高箭头的硬度;最后交给在工厂做工的妇女打磨出锋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