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1 / 3)
住在马城这个地方,我倒算是一个清闲人。除了许甄时不时的就想给我洗脑,其他一切都还算好。许晃也并没有再来找过我的麻烦,也难怪,他身为三军统帅,不可能一直把心思放在我身上,前方的战事才是最为要紧的东西。
两天后,住在在马城的中军动身,继续朝着北戎腹地进发。许甄告诉我说是先头部队已近攻占了新的城池,所以才让整个中军向前推行了一大步。
按照现在的速度,不出五天,就能够把战线推进到北戎境内的河谷。
到现在为止,这场战事完全是姜国的碾压局面。和许甄待久了,我也慢慢了解了一些战况。中军是三军中推进速度最快的,其余两军速度稍微慢一些,但也还进行的比较顺利。三个多月的时间,姜国就已经攻占了北戎接近一半的土地,但是许甄脸上却丝毫没有高兴的神色,至于原因,我和他心里都清楚。
整个中军中充斥着胜仗的喜悦氛围,士气高涨,有些士兵甚至就已经认为他们全然赢下了这场胜利,更有甚者还扬言再过两个月就能拿下整个北戎。这样的想法在整个中军中蔓延。
而且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在围场上被砍头的囚犯,正是北戎的俘虏。按理说北戎士兵已经成为了俘虏,至少性命算是保住了,但是许晃却不这么想,他为了提高整个部队的士气,提振军威,所以才弄了这样一场砍头盛宴,在我看来真的是荒唐至极,要是北戎人知道投降会是这样的下场,指不定后面就不会再有北戎士兵头像,他们一定会殊死一搏。
我不知道许晃这样的人是如何当上三军统帅这个位置的。他的所做所为俨然不是一个真正的将军该做的事。好在是有许甄这一号人,我对于许晃才有更多的了解。
按照许甄的说法,许晃的生平却是相当的坎坷。许晃二十岁时从军,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三十多年前,同样是在北戎和姜国的交战中,许晃屡立战功,随后便横空出世,年仅二十五岁的许晃就被封为平西王,当时在姜国掀起过不小的波澜。随后一路如同开挂一般,直至大将军,许晃仅仅只用了十年。这是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
那时的许晃,在领兵统将上确实有着非凡的见解,以至于在那一时期姜国在边境上长年处于优势。而因为许晃官阶的不断上升,他也慢慢的卷进了朝堂纷争中。正常来说,姜国朝政,文武互不干涉,但是许晃却卷了进去。暗流涌动的朝堂从来都是一个是非之地,一旦卷入其中,想要再从中抽身,那几乎就不太可能。
十年前,淮阳王东窗事发,而那时朝堂上的人都知道许晃和淮阳王关系甚密。就算最终许晃把一切事情撇的干干净净,没有受到太重的责罚,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那个时候许晃已经在走下坡路。而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先皇之所以没有处决许晃,是因为那个时候许晃还统领着三军,北戎又虎视眈眈,姜国不可少了许晃这号人,所以许晃才得以保全自己。但是好景不长,许晃十年间将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朝堂之上,就连他最为熟悉的边境也渐渐生疏,以至于当时在和北戎的一场大战中三军惨败,许晃从此被免职,一无所有,一代传奇人物就此没落。
在许晃被免职之后,整天郁郁寡欢,以酒解闷,这种巨大的落差换作是大多数人都难以接受,许晃也不例外。当然这些事外人几乎都不知道,许甄是许晃的亲兄弟,他是除了许晃以外,最为清楚这些事的人。
再后来,十年过去了,先皇也已驾崩,新皇继位,朝廷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半年前,继位才仅仅三年的新皇特意派人找到许晃,命令他重新统帅三军。至于原因是什么,没人知道,包括许晃自己。
当时许晃甚至觉得是有人故意想要羞辱他,差点儿把从宫里的传令之人给打了一顿。等到他真正接过大将军印后,他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再后来,就是现在的局面,朝廷命令许晃率领三军进攻北戎,估计是因为得到了北戎朝堂此时的情况。朝廷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决定出兵,只不过结果如何,现在还不知道。
许晃的生平让我浑身一震,没想到他背后还有着这样的故事。也难怪,我刚开始就觉得他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担任三军统帅,但他却担任了这样一个职位,即使他完全没有了许甄口中往日的风采。
五天后,姜国的军队前推到了河谷。中军到达河谷两天后,三军中的另一只也成功和中军汇合。此时,许晃下令就地扎营,并且让两军职位稍微高一点儿的将军都去他营帐里,商讨一下接下来该如何拿下河谷地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