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 西都前后 第十八章 金·沙·虎 (1 / 4)
韩小虎是西都周围郡县当中普普通通的农民家的一个小儿子,他的祖上据说是也是有人投身行伍的,而且最高位的时候也是做到了军中的校尉。只不过到他祖上三代的时候,已经是没有当兵的了,一直以来都是过着务农的日子。他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能够长得像老虎一样壮实,所以便取了这样的一个名字。但是韩小虎的身子骨却似乎只体现了名字当中的“小”字,和虎是丝毫地不沾边。
他带着自己爷爷留下来的一把军匕来到西都大营里面投军,听自己的爷爷说过,这把有些生锈的匕|首是当年那位当过校官的祖上留下来的,上面沾了二十个敌人的鲜血。铁锈很可能就是这么来的。韩小虎在月下静静地听着这故事的时候,便质疑这应该是年代久远所致,但是却被爷爷一巴掌扇了脑门。
爷爷是死在了勿吉人的手上的,当时爷爷手上攥着这把匕首,但是勿吉人的腰上都别着闪亮的弯刀。因为爷爷贩米给勿吉人的时候被发现秤杆有问题缺斤短两,所以那些野蛮的鞑|子恼羞成怒,结果了爷爷的性命——这是当地的领主府下面的官差给我家的解释。但是我知道,爷爷每一次贩米的时候,为了讨好这些勿吉族的人,实际上是将秤杆往后调了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每一次应该是往那里面多加了米才对的。因为爷爷说过,懿朝书院的农科让我们能种出很多粮食,就算是我们这西南地区也是不缺粮的。所以,吃点亏,讨好一下勿吉族的人,对大家都好。
爷爷吃亏不是自己在对秤杆动手脚上,自家的秤只会让自家吃亏,见过这样做生意的吗?爷爷吃亏是在那些勿吉人没有脑子,没有文化。在我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佃农子弟都被要求要读一年的蒙学的时候,这些勿吉人一个个都还像是蛮子一样思考。
韩小虎恨勿吉人,也更加恨那些老氏族的狗腿子。他们对勿吉人似乎比他们这些农民还要讨好,对自己的同胞却像是对待猪狗一样看待。
所以他想要参军,因为就算是他们这些升斗小民都知道,懿朝是有那种和老氏族和外族专门对着来的势力的。但是无论是天雄军,还是平南军,都不可能有他的位置,甚至是当地的招募乡勇,都没有资格。长到十八岁,个子却只有一米六出头,不是营养不足,也不是患病使然,就是他先天欠缺。家里在自己之前已经有了三个姐姐,自己是老来得子,自小都是弱鸡身子。但他自信自己的意志力是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一个人的。
天无绝人之路,也就是前后脚的事儿,西都这边的稷下书院分院刚刚落成之时,就听见说西都大营要开始招兵。本来自己只是来西都游历游历,准备过几天就回家去,想必西都大营这也是人天雄军下来的分队,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机会的。但是就在那小面馆吃面喝汤的时候,便听见身后那几个也是看似田舍儿郎的兄弟谈论今次西都大营招兵的概况。
不限条件,皆可报名,三个阶段训练之后能够留下来的,便是西都大营的正式军士!
老氏族和天雄军、平南军还有边军,就没有一个是这么招兵的,因为他们招的都是精兵。州县府的募兵倒是有这么招兵的,不过那也是多少年之前的事儿了?最早的募兵应是追溯到战国吴国的吴起,训练出来的募兵又叫武卒,也就是闻名天下的“魏武卒”,其骁勇善战在战国时期可谓是叱咤风云。早些时候的州县府招募募兵,都是个顶个的好手。“募兵制”的选兵标准很高,要求全副三层衣甲——即“上身甲”、“股甲”、“胫甲”。穿好这上身甲、股甲、胫甲三层衣甲,脑袋上再着胄(青铜头盔),操十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荷戈,带剑,裹三日之粮,负重奔跑,由拂晓至日中,能奔跑一百里者,才能应征人伍。当时的一百里相当现在的41.5公里,等于全程马拉松赛,要求半天跑完,而且这些大兵背了那么多兵甲武器。这就是募兵,不过现在的募兵已经和当地乡勇相差不多了。
而且以前训练出来的募兵,本身也是体质上决定的,就这些硬性的规定,行就行,不行就滚蛋没有丝毫道理可讲。可西都大营的招兵,不要求身体素质,不说募兵规则,就要你这个人能去就行,分三个阶段淘汰,不要求训练成绩,只要求能够坚持下来。这种奇葩的招兵方式实在是没有听说过。
但是怎么说呢,这对韩小虎来说,却是一个最好的契机。正愁杀敌无路,报国无门,这西都大营就像是专门为自己开的一样。自己说过,论意志力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一个人!只要是坚持下来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的话,那么他韩小虎绝对能成为西都大营里面留下来的那一个!
抱着这样的一个心态,韩小虎参加了西都大营的征兵。
“报、报名。”
“名字,籍贯还有年龄。”
韩小虎没见过这么有书生气的记录员,以前去的那些地方,征兵处一个个都是长得虎背熊腰活赛金刚的,这么有文人气的还是头一会儿看见。
不过想来也能明白,西都大营和西都分院也就是前后山的关系,绕一个大圈子就能到,这边肯定是从书院那边调集了一些人手过来帮忙。那也就是说这些都是读书的先生们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