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6章 真宗西祀行
一个多月后,雄州又传来战报说,高丽与女真合兵奋击,契丹大败,将士失亡大半,契丹主拔寨遁回。
赵恒手里捏着这份情报,后脊梁上透着寒意,他不无惊惧地对王旦说:“兵战之势,真是危险四伏,变幻莫测啊!难怪圣人有言:‘天下虽大,好兵者亡;国家虽安,好战者危。’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以后还是少去谈论吧!”
车驾于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下旬出发,出发前,赵恒任命资政殿大学士向敏中为权东京留守。
二月中旬,赵恒住进了宝鼎县奉祇宫;几天之后,驾临脽丘,祭祀仪式仿照泰山封禅之礼;礼毕,大赦天下,群臣恩赐也比照东封时的恩礼施行。之后,赵恒顺路又去祭奠了一回祖陵,四月初才返回京师。
(注:宝鼎县,古县名,唐开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置,治所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宝鼎。《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玄宗祀后土,获宝鼎于汾阴县,故改该县为宝鼎县。”属河中府。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为荣河县。)
刘蛾把皇子留给杨婕妤照看,自己毅然决然地陪着皇帝往河中府转了一圈。赵恒拜谒祖陵的时候,修仪刘氏已经俨然替代了皇后的角色。
几个月之后的七月中旬,赵恒在宫中设宴款待中枢的辅臣们。席间,赵恒兴致很高,论诗谈文之际,还亲自赋《喜雨诗》一首,要求辅臣们作诗相和;马知节试图以自己是武夫,不解文辞为借口,逃避作诗,被赵恒笑呵呵地否决,于是也只得勉强凑个数。
群臣欢谈之际,赵恒感慨起来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即位已经十几年了,就连小皇子都已经一岁多了;他提及眼下中宫无主,后宫事务无人统摄,以至于有时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纷扰;以前是因为皇嗣的问题,所以耽搁了册立皇后一事,现在刘修仪已经诞下皇子,就应该尽快选择一个人正位中宫了。
赵恒说完,神色略有些紧张地扫视着阶下的大臣们。
阶下的大臣们却突然间就安静了下来。有顷,王钦若先开了口:“既然刘修仪率先诞育皇嗣,若正位中宫也在情理之中。《公羊传》有云:‘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臣意以为,立刘氏为后,对于古礼和人伦都大为契合。”
王旦似乎还在斟酌措词,参知政事赵安仁已经按捺不住了:“皇后母仪天下,万民具瞻,岂容轻率!太祖、太宗都是娶于勋戚之门,择端重贞谨之人,以正后宫。修仪刘氏出身寒微,虽然服侍陛下多年,有中馈@浣纫之劳,若以此而入主中宫,臣意以为,恐有失祖宗册立皇后的本意。臣听闻后宫之中有才人沈氏,乃是故相公沈伦的孙女,有端谨谦和之名;臣愿陛下效法太宗,以沈氏备位椒房,以付天下之望。”
赵恒没有任何表情,似乎还在等待其他人的意见。
王旦板着脸,干脆闭上了嘴。
冯拯左右瞄了一会儿,慢吞吞地出来打圆场道:“册立皇后是国家的大事,倒不必急在一时;不妨博纳众议,然后再审慎地,然后再审慎地辨其优劣。”
赵恒的脸上明显地写满了失望,他尴尬地掩饰一笑,附和道:“也好,此事容后再议。”
皇帝明显心绪不佳,大臣们也就颇为讪讪,胡乱闲扯了一通,宴会就散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