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9章 美人的父母
之后的几个月里,赵恒不厌其烦地与几位礼仪专家潜心考订封禅仪式的程序,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细节。
这才是赵恒最喜欢的工作;徜徉在书海之中,令他几乎忘记了其他世界的存在,自然也就没有注意到这几天刘蛾的情绪有些低落。
直到一天晚上,刘蛾突然低声啜泣起来,赵恒才意识到似乎是有点情况不妙;询问之下,刘蛾才说起,前几日是亡父的忌日,心中思念故去的父母,所以才会失态至此。
赵恒如释重负地“哦”了一声,只是心中还是有些纳闷,这些年从来没有听刘蛾提到过她的父母,怎么今天突然想起来了?不管怎么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赵恒陪着小心安慰了几句,只是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正自尴尬之际,一直站在一边的杨如意,忽然伏在地上,吞吞吐吐地说道:“阿姊服侍官家这么多年,有功劳,也有苦劳,别的大臣父母过世后都可以得到封赠,阿姊的父母就不能得到封赠吗?”
赵恒听了这话,微微愣了一下,然后伸手拍了拍脑袋,解嘲似的说道:“你看朕这阵子忙得,把这些事都给忘掉了,应该封赠!朕这就与中书商议一下。如意,还有你的父母,也一并写下来吧。”
杨如意喜出望外地连着磕了几个头,刘蛾也止住了哭泣。
根据刘美提供的信息,美人刘氏的父亲,故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刘通,赠颍州防御使;母亲庞氏追封京兆郡君。才人杨氏的父亲,故崇仪使杨知俨赠单州团练使,母亲张氏追封清河县君。
距离既定的封禅日期越来越近,赵恒居然莫名地有些紧张。封禅的仪式已经完全敲定了,赵恒自己在崇政殿预演了一次,感觉还不错。封禅所需的各种器物已经陆陆续续地运往泰山行宫。泰山之巅的太平顶上已经筑好了用于祭天的圜台;社首山上用于禅祭地祇的一切也已准备就绪。兵部侍郎向敏中被任命为东京留守。
(注:社首山,本是泰山的附属神山,古代帝王封禅泰山时,多于社首山设坛祭祀后土,而在泰山顶设坛祭祀昊天上帝。后来,在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指导下,作为“神山”的社首山于1951年被凿毁取石,从此神山永远消失。)
出发前的几天,赵恒把几个重臣召到崇政殿,最后操演一次享天和祭地的仪式,结束之后,赵恒依然兴致勃勃;他从怀中摸出一封奏疏,笑着对丁谓说:“卿在奏疏中说,有群鹤翱翔而至,在天书辇上飞舞良久;此言过于浮夸,朕昨日所见之鹤只是从辇上飞过而已,哪里有‘飞舞良久’之事?奏疏你拿回去要认真改正!”
丁谓一步跨出来,躬身回应道:“陛下圣质仁心,至诚至信;不欺神明,不贷小过;足以为天下臣民的楷模!臣请将此疏交付中书,将此事记录在《时政记》上。”
(注:《时政记》,指皇帝与大臣商讨军国政要的记录汇编。按年、月、日记载皇帝的生活起居及君臣商讨军国大事的情况。时政记的修撰始于唐代。长寿二年,即公元692年,据宰相姚璹的建议,令宰相一人专门记录皇帝与宰臣“所言军国政要”,“每月封送史馆”,称为时政记。在唐代,这项制度只是断断续续地在短期内实行过,没有坚持下来。宋代开始,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即公元983年开始,历代皇帝的时政记基本没有中断。宋初,是由参知政事和枢密副使各一或二人负责编录,每月汇集中书,交付史馆。大中祥符五年,即公元1012年6月,真宗采纳枢密院长官王钦若、陈尧叟的建议,令枢密院单独修撰《时政记》,月送史馆。枢密院修时政记始于此时,与中书所修时政记通称宰执时政记。)
赵恒满意地点点头,将那道奏疏递给王旦。
站在一旁奉诏陪祀封禅大礼的刑部尚书寇准,则表情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