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9章 徘徊的宋皇
枢密使王继英与签书枢密院事冯拯、陈尧叟在韦城县简陋的驿舍里,向皇帝报告了枢密院目前所掌握的整个河北地区的军事态势,以及相应的应变策略。
会议结束后,很快两道诏旨发往河北,一道是催促王超尽快出兵赴行在,共抗辽军深入南下;一道是敦促南部各州向北边水陆俱进,馈运粮草,以振奋军心,袭扰和牵制辽军的军事行动。
毕士安因为生病就没有随驾北征,所以,从离开京城起,寇准就忙于处理大大小小的一应事务。
韦城县是个小县城,按理不会停留太久,寇准就去巡视了一会扈从的各军;告诉负责驾前警卫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让将士们稍事休息、打尖,便准备继续进发。
出发的诏令迟迟没有等到,过了午后,忽然传出口谕,说就在韦城驻下休息休息吧。
寇准十分莫名,也只得照办。
第二天一早,寇准早早起来,收拾停当,左等右等,不见內侍来通报大驾的状态;派人去打探了一回,也没有任何收拾行装、准备出发的样子。
寇准感觉情况有些不对劲,他正了正衣冠,径直去了皇帝下榻的内院;让內侍通报说,寇准来请示大驾行止。
內侍将寇准引入客房,说陛下正在梳洗,很快就会出来。说完就退入一门之隔的内室。
从内室里不时传出低声交谈,里面夹杂着妇人的言笑,寇准颇为尴尬地站在外面;忽然听到有操着西川口音的女人大声地说道:“这些大臣们究竟是什么居心?他们要把官家带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不马上转回京师去?”
另一个也操着类似西川口音的女声马上接口道:“是了,是了!赶紧回京师就对了!兵荒马乱的,为什么还要在外面瞎转呢?”
话音刚落,从里面出来个內侍,肃立在门边;接着,赵恒整齐利落地穿着便服迈着稳定的步伐走进客房。
从赵恒的脸上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表情;行礼坐定之后,寇准立即问起大驾的行止安排。赵恒低着头,没有即时答复;少顷,抬起头来,低声问道:“群臣昨日会议时,说起契丹尽锐南来,兵锋正盛;车驾宜避其锋芒,不应北上,而应当南巡金陵;相公之意如何?”
对于皇帝的犹豫,寇准有思想准备;不过一旦出了京师,即便是为了维护脸面,皇帝也不至于贸然下令,半路上停止北进,转回京师。对于大臣们的怯懦,寇准则多少感到有些出乎意料,他不由自主、激愤地回应道:“大臣们如此庸懦不堪,实在令老臣汗颜!说这些话的人,见识就像乡村里的老妇人一样。契丹从耶律德光时起,就一直觊觎中原领土,艳羡中原的富庶;只是力有所未逮,故而隐忍至今。今天终于有能力一下子纠合到数十万亡命之徒,乘朝锐之气,鼓噪南下;看似气势汹汹,却没有长谋远见;十万大军,顿于澶州,前阻坚壁,后有邀击;千里之遥,馈运艰难,怎么能够坚持很久?虏骑北来,志在河朔;陛下据守家业,声威达于四海,岂能坐视胡虏陈兵北门、耀武河上?今天的形势虽然很是危急,民心军心虽然有所动摇,然而,只要朝廷能够表现出有进无退的决心,陛下銮舆能够亲临战场,激励士气,则军心自然稳定,将士定然百倍其勇,何愁不能克敌?今日大驾如果避敌南巡,军民之心则无所依托,十余万将士难免望风瓦解;非但河北落入敌手,虏骑如果挟着战胜之威,踏冰南下,陛下就算想要据守金陵,又有几成的把握呢?”
赵恒又是低头不语,又是过了一会儿,方才抬起头来,低声说道:“卿言之成理。容朕再细细思量一番。”
寇准见状,只得先行告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