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8章 棘手的边事
杨允恭和窦神宝带着一队精干人员在陕西沿边奔波了两个月,九月中旬回到京师,献上了山川险要图,并且报告说,由环州经积石口,过溥乐到灵武,不过七天路程;另外,运送刍粟,无论是人力还是牲口,都不如用诸葛木牛;由军士四人挽之,自带刀枪弓矢;敌寇袭扰,则聚车于中,御寇于外。
(注:溥乐城,北宋咸平间建,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南苦水河畔。《宋史纪事本末》卷14“西夏叛服”:咸平五年,即公元1002年,李继迁叛,张齐贤等议弃灵州,通判永兴军何亮复上安边书,言“灵州不可捨,请筑溥乐、耀德二城,以通河西之粮道”。)
赵恒颇为振奋,把辅臣们召到滋福殿商议;他还从这几个月群臣的奏表中挑出几份论及灵州战守、明晰可读的让他们传阅。其中,吏部郎中、直集贤院田锡和刑部郎中、知扬州王禹偁的奏疏最有代表性。
田锡主张放弃灵州以安关中;王禹偁则更进一步,不但舍弃灵州,甚至连夏、绥、银、宥诸州也一并赐予李继迁,以安其反侧之心,冀其知恩图报。
对于诸葛木牛,大臣们倾向于认为制作过于复杂,而且费用不赀,维护也比较困难;比较而言,还是以人力及畜力更为便捷;至于灵州守弃,则依然是莫衷一是。枢密使曹彬并没有明确支持放弃灵州,所以,最后商议的结果是先看看李继迁的态度再做决定。
这大半年,赵恒的心思主要在守孝上,除了每天早晚去万岁殿哭临之外,他还盯着山陵的进度。直到十月中旬,神功圣德文武皇帝才被安葬在永熙陵,庙号太宗。
十一月初,太宗神主祔于太庙。赵恒亲自迎拜,涕泣号恸,京师群众都唏嘘落泪。
(注:祔【fù】,指古代帝王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
太常丞王钦若被派去新改组的三司勾院,担任判三司理欠凭由司一职。不出几天,他就整理出自五代以来全国各州逋负租税,然后奏请皇帝尽数予以蠲免。
(注:三司勾院,官署名,宋置,或称三司都勾院,属三司,负责审查各地申报三司的钱粮百物出纳帐册簿籍等,审察其差误而加以查究。主官为勾院判官。所谓三司,是指盐铁、度支、户部三个机构,勾院亦分设户部勾院、度支勾院、盐铁勾院,合称三部勾院,后合并为“三司勾院”。)
(注: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官名,主管三司理欠凭由司,这是三司勾院的下属机构,掌管京师官物支付事务,凡盐铁、度支、户部所支官物,经检查其凭由无差误,即盖印签发,有关机构支付后,再据数送请复核销。)
(注:逋【bū】逃亡、拖欠;此处意为后者。)
赵恒仔细地看了以后,很是不解,召来王钦若问道:“国家怎么会有几十年的逋负,至今还在催督?难道先帝竟然不了解这么大的弊端?”
王钦若镇静自若地回答道:“以先帝之明,又怎么会不知道呢?想必是先帝特意留给陛下来尽收天下人心吧!”
赵恒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他不再犹豫,下旨蠲免了这些陈年老账,并把那些因为欠缴租税而关在狱中的人也给释放了。
赵恒的生母贤妃李氏被进一步追尊为皇太后,谥为元德,并且将要祔葬永熙陵。
眼看着新年将至,李继迁的特使带着大批的贡品来到京师。这次的贡品从数量到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奏表也是辞意谦卑,请求备藩扞边,永为西鄙屏障;特使陛见时,一再谈到边民生活的艰辛,以及朝廷对河西蕃部成见之深,好几次激动落泪。
(注:西鄙,意为西部边邑。)
赵恒内心也被深深打动,他当场答应了李继迁的请求。尽管大臣们对李继迁的过往历史比较了解,却也不好开口再说什么了,这个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內侍右班都知张崇贵奉命前往颁旨;以银州观察使赵保吉领定难军节度使,以夏、绥、银、宥、静五州赐赵保吉。同时,将那位软禁了快三年的张浦也放了回去。
这个新年因为国丧的缘故,没有举行任何喜庆活动。赵恒只是低调地改元咸平,并在宰相吕端府上设宴款待一众近侍大臣。
入夏以后,李继迁委托胞弟李继瑗入朝谢恩。李继瑗在开封盘桓了有一个月;其间,他四处交游,又出手大方,深得朝士们的赞赏。回去后,他告诉李继迁,朝廷上下对河西局势的判断基本上建立在臆测的基础上,没有什么作战准备,主要的方针还是姑息和羁縻。李继迁这才多少放下心来。没过几天,李继瑗又带了几个人悄悄地奔上京临潢府去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