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4章 祖吉和王淮
监察御史祖吉几年前任职地方时的贪赃行为被人给揭了出来,大理寺查清之后,丢了脑袋。殿中丞王淮同样以贪赃的罪名下了大理狱,最后只被处以杖一百,贬为定远主簿,朝野上下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正好,因为持续大旱,赵炅将几位侍从学士都召来想听听有什么新的主意。大家伙本来也就没什么辙,又看到皇帝忧心忡忡,一付着急上火的模样,于是全都搜肠刮肚地想着法安慰皇帝,旱情被归结为天灾,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站在一边的寇准忽然计上心来,等到众人说了一通之后,他才不慌不忙地站出来说:“陛下,以臣愚见,天灾其实也是人祸。《尚书·洪范》中,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下有阙政,上天才会降下灾祸。”
(注:“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一句,出自《尚书·洪范》,指君王的行为态度引起上天的感应,出现天气变化的征兆;如果君王狂妄,就会一直下雨;如果君王有过错,就会久晴不雨。)
刚刚被众人安慰了一顿,心情有些好转,听到这几句话,赵炅的脸又拉了下来。他瞄了一眼寇准,淡淡地问道:“有什么阙政呢?”
寇准立刻回应道:“久旱不雨,当是用刑有所不公允。”
赵炅冷冷地“哼”了一声,厉声说道:“朕已亲自断狱,京师的囚犯都快全给放走了,还有什么不公允?一派胡言!”说完,起身拂袖而去。
留在殿内的学士们大多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少数的几个幸灾乐祸地看了看寇准,漠然地站在一边。寇准却是脸色平静,垂手侍立,不时地瞟一眼内殿方向。
过了片刻,赵炅似乎平复了一些,又踱着步回来坐下。他目光凌厉地盯着寇准,问道:“寇准,你说朕用刑不当,可有佐证?”
寇准板着脸回应道:“如果陛下将两府重臣全部召来,臣即可尽言。”
赵炅回过头,吩咐內侍将两府大臣尽数传召到滋福殿。重臣们莫名其妙地匆匆入宫,分班按阶站好之后,赵炅看着寇准。
寇准迈步出列,朗声说道:“陛下,祖吉和王淮贪赃受贿,朝廷已予处置。不过,据臣所知,祖吉赃少罪轻,已被斩首示众;而王淮,则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虽然坐赃千万,却只被处以杖刑,而且仅仅贬谪为宁远主簿了事。这不是用刑不公是什么?”
赵炅扭头看着王沔,王沔一头冷汗,从班列中挪了出来,伏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说道:“臣只此一弟,而且赃钱已经全部退还,万望陛下开恩!”
赵炅不满地说道:“寇准所言不差,果然是用刑失当。王沔身为大臣,徇私枉法,深负朕望!你们都是朝廷大臣,为什么都知而不言呢?”
看着皇帝情绪很差,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灰溜溜地告退了。赵炅眯着眼睛审视着这些肱股之臣,若有所思。
这两年河北连年用兵,败多胜少,粮饷有些吃紧。度支使李惟清被逼无奈,建议增加剑南一带赋税。为此赵炅派监察御史张观去考察一下可行性。二月下旬,张观从剑外回来,汇报说剑外赋税并不轻,而且蜀土距京师遥远,民风轻躁,易动难安;还是以安抚为主,不宜轻易加税。赵炅未置可否。
对两府大臣的考察悄悄地进行了一个多月。三月下旬,从容依违于大臣之间,很少持有见解的参知政事辛仲甫首先被罢免。很快,枢密副使张齐贤和给事中陈恕同时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谨懦怕事的张宏再一次被免去枢密副使一职,签署枢密院事张逊改为枢密副使;同时将枢密直学士温仲舒、寇准擢为枢密副使。
(注:所谓依违,依是赞成;违是反对;指对人对事态度模糊,不得罪人。有成语“依违两可”。)
对寇准的任用,宰相吕蒙正、王沔颇有异议,以为拔擢太快,不利用厚重士林风俗。赵炅不客气地回应道:“卿等勿多言。朕察之已久,寇准事朕犹如魏征之事文皇,岂能以常例拘之?”
这事情说来也真巧,两府人事调整之后,雨跟着就来了,旱情也就这么过去了。入夏以后,雨开始下个不停,旱灾转成洪涝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