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 寇准登龙门
赵炅颓然地坐在宫中,茫然地看着手中的这份奏疏,说是一支契丹小股部队竟然南下攻陷了德州!他脑袋里空空荡荡的,全是耶律隆绪那张稚气未脱、又得意洋洋的脸;现在这张脸已经回到了幽州,正在元和殿大宴文武将士,正在幽州城里用抢来的金银财帛犒赏三军。他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呲牙咧嘴、开怀大笑的契丹军士,手里提着分到的战利品,腰间悬着仍然滴着血的刀剑。他咬牙切齿,暗暗地痛骂着。他不甘心认输,决心要重新积蓄力量,一定要把这个面子找回来!不过此刻,他心里很清楚,只能先咽下这口鸟气;重新调整部署,重新积聚粮草,重新简选将士,一切从头再来。
枢密副使张宏看来对兵战攻守毫无兴趣,而御史中丞赵昌言却屡屡陈奏边防战守事宜,条理清晰,颇为中肯,于是,赵炅让两个人对换了职务。
君子馆一战,损失惨重。赵炅不动声色地派人在河北缘边一带招募丁壮,买入良马,以补足军队的缺额。他同时下诏允许文臣中自负武略者,可改入武秩,宣力疆场。于是侍御史郑宣,司门员外郎刘墀、户部员外郎赵载都改为如京使;殿中侍御史柳开为崇仪使,左拾遗刘庆为西京作坊使。全部派到河北各地的驻军中任职。
(注:墀【chí】,台阶或者台阶上面的空地;此处用为人名。)
河西的党项叛军也不消停。为了牵制宋军,契丹人将一位宗室公主嫁给了李继迁,并送去了大批的兵仗军械。有了本钱的李继迁立刻蠢蠢欲动,组织蕃部人马在夏州东北的王亭镇击败了一支匆忙出击、准备不足的宋军。
这时候,有人密告说,李继捧虽然已经举族归朝,却仍与银夏一带的蕃人有联系;一定是他将朝中机密泄露给李继迁,使得李继迁能够一次次从容地躲避开大军的追剿。焦头烂额的赵炅没有多想,便将李继捧打发到随州做了崇信军节度使。
(注:宋太祖赵匡胤建随州为崇义军,后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崇义军”改称“崇信军”;随州,即今湖北省随州市。此地远离银州夏州,避免李继捧和当地势力有勾连。)
入冬以后,河北各军照例进入神经紧张状态。缘边堡寨一夕数惊。大量的谍报都预示着契丹人已经准备好要大举入边。唯有知宁边军、崇仪使柳开透过隐藏在幽州的内线得知,辽军今年冬天并没有南下侵扰的计划。他将这一情报通过郭守文上奏给皇帝,赵炅这才打消了亲征的念头。
在众多的奏疏中,赵炅看到了郓州通判寇准呈上来的谏阻亲征的表章,辞气激昂,义形于色。他一下子就想起了这个年轻人,没怎么犹豫就决定将他调到京师来作一名侍从,培养一下。
于是,年末的时候,寇准收到了吏部的行文,通知他即刻起程回京赴门下省报到,调任左拾遗、直史馆。左拾遗虽然与郓州通判一样,也是从七品的官位,不过,在士人心中的位置,以及仕途上发展的空间却大不相同;虽是平级调动,却有“登龙门”的感觉。
端拱元年新年过后,寇准带着家眷老仆,在上司和同事们不加掩饰的艳羡的目送下,直奔“龙门”而去。
宰相李昉敦谨和厚,干练不足;对于目前国家在军政上的困境也是无计可施。赵炅终于不耐烦了,刚刚出了正月,便找了个借口,免去了李昉的差使;重新启用以老练著称的宰相赵普。同时,以年轻的吕蒙正赞襄政务。
枢密副使王沔明敏强干,赵炅极为赏识,于是把他调任参知政事;刚刚换任御史中丞的张宏又被召回枢府,继续做副使。
对皇子的栽培也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陈王元僖进封为许王;韩王元侃进封为襄王;冀王元份进封为越王;同时亲自下诏,训诫他们要亲近君子,疏远宵小,待人以礼,持身以俭,不要以贵陵人,以气使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