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第殿试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第殿试 (2 / 4)
        倒是王守仁三人的表现,尤其是出彩。

        他们至始至终,都是脸色僵硬,大有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将之风,就好似什么大风大浪不曾见过一般,大礼之后,弘治皇帝稍微点点,表示欣慰。

        看来,也只有戚云弟子才有这般出众了。

        弘治皇帝打量着大殿之中的众位贡生时,却又发现一位面色如常的人,弘治皇帝暗暗点头,此人,倒是颇有气度,倒有几分临危不乱的风采。

        弘治皇帝暗自记下这个人,准备待会到时有看看他策论写的如何。

        弘治皇帝凝视着殿中的考生,强颜,微微一笑:“都平身吧。”

        众人才呼啦啦的起来,许多人纷纷垂头,脸色发青。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给吏部尚书王鳌使了个眼色,王鳌会意,正色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自古圣帝明王之致治,其法非止一端,而孔子答颜渊问,为邦但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为言说者,谓之四代礼乐然,则帝王致治之法。礼乐二者足以尽之乎,宋儒欧阳氏有言,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当时道学大儒称为古今不易之至论,今以其言考之,上下数千余年,致治之迹,具在可举而论之乎。夫三代而上,无容议矣,汉高帝尝命叔孙通定礼乐,负鲁两生不至,谓礼乐积德百年而后兴。厥后三国分裂,其臣有诸葛亮者,而世儒乃或以礼乐有兴,或以庶几礼乐许之,盖通与亮之为人,固不能无优劣,要之于礼乐,能兴与否,亦尚有可议者乎。我国家自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创业,圣圣相承百有余年,礼乐之制作,以时以人宜无不备矣,然而治效之隆未尽复古,岂世道之升降不能无异耶,抑合一之实,犹有所未至耶。朕祗承丕绪,夙夜惓惓欲弘礼乐之化,益隆先烈而未悉其道,子诸生其援据经史,参酌古今,具陈之,朕将亲览焉。”

        念完,宦官们将卷子分发好后,贡生们便入座。

        王守仁、徐经、唐伯虎三人身躯一震,手脚都不自得颤抖了起来。

        竟是此题……

        这道题,他们真的再熟悉不过了。

        恩师让他们练习的几道题里,就有这‘如何推行礼乐’,而这道题,他已不知刷了多少次。

        唐寅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好在他早就领教过恩师的本事。可不曾想……恩师竟然恐怖如斯,连陛下殿试的大概都能算的出来。

        在另一边,王守仁看到了此题,心里就已经认定了恩师乃举世罕见的高人。

        怕是如同善演天机的文王、会奇门遁甲的姜尚一般的人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