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英国公府 (1 / 8)
英国公张懋,其九岁继承英国公,明宪宗在西苑阅骑,张懋连发三箭连中,赐金带。历掌营府,累加至太师。
其曾言防边事宜,谏止发京营兵到圆通寺。
弘治年间,御史李兴、彭程下狱,其上疏论救。
明武宗即位后,皇帝不与谋政,张懋帅文武大臣进谏。
正德十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后赠宁阳王,谥恭靖。
张玉,字世美,祥符人。
元末为枢密知院,元亡后从走漠北。洪武**降明,后从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为朱棣手下第一大将,累官至燕王府左护卫指挥,勇冠三军,身先士卒。靖难之役兵起,任都指挥佥事,攻克蓟州、遵化。同年八月,建文派老将耿炳文至真定会战朱棣。朱棣遣张玉侦察敌情。张玉口出狂言,言敌军纪律涣散,打败其易如反掌,朱棣许之。战役中,朱棣领数千人从城西南侧击,张玉、朱能、潭渊从正面猛攻。两面夹击大败耿炳文。史称真定之战。建文二年腊月廿五,燕师遭盛庸军截击,大败燕师于东昌,燕师死伤数万人,燕王被盛庸军围困于东昌,张玉入围救援,被斩杀,燕师被迫还师北平,史称东昌之役。
朱棣闻知张玉战死,恸哭道:“胜负常事,不足虑。艰难之际,失此良辅,殊可悲恨!”又亲自为张玉写悼文。日后朱棣入南京称帝,以张玉为靖难第一功臣,追封荣国公、河间王。谥为忠武,位在诸人之上,与东平王朱能、金乡侯王真、荣国公姚广孝共侑享成祖庙廷。长子张辅,册封为英国公,世袭罔替。曾率数万军队平定安南叛乱,功勋彪炳。土木堡事变中死于乱军。次子张輗,参与徐有贞等人的夺门之变,封太平侯。不久,卒,子张瑾继之。张輗之女嫁明仁宗。
张玉长子:张辅
张辅,字文弼,明朝河间王张玉的长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时,他和父亲张玉跟从朱棣作战,为指挥同知。后来张玉在东昌战死,张辅接替父亲的职位。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朱棣攻下京师登基后,封张辅为信安伯,禄千石。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加禄三百石。
这年,安南黎季犛弑主夺位,自称太上皇,立儿子苍为帝。老国王的孙子陈天平从老挝逃跑来投奔明朝,后来季犛假装要把政权还给陈天平,请陈回国即位。于是,成祖遣都督黄中带领五千士兵护送陈天平回去。但是季犛却设下埋伏,杀死了陈天平。成祖闻讯大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右副将军,率兵八十万,讨伐黎季犛。永乐四年十月,朱能死于军中,张辅代为统帅,接着被朱棣拜为将军。次年五月,张辅率军俘获季犛及其子苍,押送京师。安南平定,得四十八府州,一百八十县,三百一十二万户,设交阯布政司,统治其地。自唐朝灭亡后,交阯独立四百余年,如今重新归入明朝版图。
明代铁炮永乐六年夏,张辅回到京师。朱棣赐宴奉天殿,亲自为他作赋《平安南歌》,并进封英国公,岁禄三千石。
是年冬天,安南简定又起兵叛乱。明政府命沐晟前去征讨,沐晟却大败而还。永乐七年春,张辅再度率师征讨,很快大败叛军,俘获简定,押送京师。永乐八年,朱棣命留下沐晟追击叛军余部,张辅班师还朝。但是张辅回去后,安南陈季扩再度叛乱,沐晟难以制服。永乐九年正月,朱棣再次派张辅与沐晟协力进讨。永乐十二年,再次平定叛军,抓住季扩解送京师。在安南设升、华、思、义四州,增置卫所,留军镇守。永乐十三年春张辅回到京师,被命为交阯总兵官,前往镇守。后来陈月湖等再度作乱,都被张辅消灭。永乐十四年冬,朱棣召回张辅。
明军作战时使用的陶蒺藜张辅先后四次交阯平叛,并建置郡邑,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交阯人最怕张辅。因此,当张辅回去一年后黎利又起兵造反,明政府几次派兵征讨,都无功而返。宣德年间,柳升再次兵败交阯,宣宗召集大臣廷议,打算放弃交阯,张辅力争也无法改变。明朝严从简论及安南之失的时候叹息说:明朝失去安南,第一在于不让张辅在安南镇守;第二在于驻守安南的官员贪暴,致使安南动荡不安;第三在于明朝大臣只会小门小户算计,而不看见保有安南的远利。
永乐二十三年,朱棣以65岁高龄第五次北征蒙古,7月病逝于榆木川。死前召见英国公张辅嘱咐后事,命传位于太子朱高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