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爷爷的铁路梦 (2 / 3)
“一句话:防火防盗防记者。”冉成之笑着对办公室里的同事说。
办公室的电灯、电脑、取暖器,一一关闭,可以回家过年了。
冉成之的老家在石龙堡镇的大洞村,冉成之的父母前些年跟着冉成之在城里住了两个月,很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又回到老家,在家养养花草,种点小菜,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这是一栋砖木混建的房子,坐落在半山腰,房子前面的有一片水田,后面是茂密的竹林。冉成之刚到家,雪花就开始飞舞,不一会儿,翠绿的竹林顶端就染成白色。竖起耳朵,可以听到远处的小孩在打闹,听到更远处的鞭炮声。
屋里早已经烧起煤炭炉子,温暖如春:煤是附近一个县运来的块煤,乌黑发亮,燃烧起来火力特别猛;平时,家里的可没有这样奢侈,只有应景一般加几勺本地小煤厂生产的泥煤,燃烧起来没有多少热度。
农村的生活节奏慢,所谓的过年,除了吃,就是半躺在沙发上,一个人发呆。当地方言,把这种姿势叫作“担”,这是成功的劳动人民的享受姿态,不容小孩僭越,谁家小孩如果吃了饭就这样“担”着,一定会被认为没有家教。自然,这是十多年前的教育思想,现在大人、小孩“担”在一起,已是一种常见的画面。冉成之想起,小的时候农村春节活动真多,看灯、玩彩龙船,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天天有活动。现在经济发达了,农村的生活反而变单调了。
对回家过年,冉成之的儿子冉留绪第一个抗议。他今年十四岁,在县民族中学读8年级,他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来到没有电脑、没有宽带网和液晶大电视的乡下,各种不适应。冉成之费了好大的劲,才做通冉留绪的思想工作。
本来已经说好要回家的大哥,临时爽约,他要陪家人去海南玩。
如果说有什么惊喜,就是农村还可以自由放鞭炮。冉成之早做好准备,除夕晚,一家人围在院子里,将各种烟花放了一个遍,进屋才发现,每年必看的央视春晚,已经唱起《欢乐今宵》。
谭诚今年突发奇想,和彭德福带着谭竹生、谭榆生回老家,两人还没有在爷爷家过春节,不免十分向往。尤其是谭榆生,想到爷爷家里的饭菜,就忍不住流口水。
谭诚到彭家坝上门,已经过了十七八年,而且这些年风气大变,山上的村民纷纷下山,和谭诚一样,给山下的人家当上门女婿的不乏其人。因此,入赘再不是件难以启齿的事。看到谭竹生兄妹,谭诚的父母更是高兴,天天变着花样做饭菜,每顿都是满满一大桌,让谭榆生乐开怀。
山上的经济也比彭家坝发展得更快。山上每家人,都种有十来亩黄连,这些年黄连的价格上扬,谭诚的老家,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谭榆生的堂兄弟都有手机,谭榆生天天和他们混在一起,很快学会了玩“水果忍者”。
谭诚有一位堂兄,前些年在村里发展中药材种植,现在规模达到一千多亩,他邀请谭诚入伙,谭诚很是心动,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按农村的规矩,“初一初二不出门,初三初四拜丈人”,不过现在公务人员的假期短,初七就要上班,老规矩不能不进行修改。正月初三,冉成之接到老同学的邀请,去石龙堡镇上吃饭。
春节期间,大伙儿都休息,连营运车辆都不经营了,冉成之找邻居借了一辆摩托车,骑到镇上。
请客的人叫蒋晓斌,同学来了七八位,见面分外亲热,一坐下就开始谈论洞巴山的车祸。蒋晓斌消息灵通,说到遇难人员中有四名是石龙堡的人,其中有名叫方喻敏的女孩,还是蒋晓斌的表妹。
“可惜了,”蒋晓斌喝了一口酒道,“方喻敏出去打了几年工,今年说要带男朋友回来的,就这样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