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江东去(十一)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大江东去(十一) (2 / 2)
        “自己决不能让历史重演,汉人的悲惨命运必将得到改变,当然,还有你,将军,你就看着吧。”

        自从那晚和冉闵谈过话之后,李文疆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很少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了。就是陪着石虎去打猎,李文疆也是基本上不怎么说话,也很少张弓搭箭射取猎物。一时间,石虎和诸位大臣都感觉李文疆成熟了不少,不像前一段时间那个爱展示自己本事的李文疆。暗中观察的冉闵也是暗自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直到九月份,天气变得凉爽起来,石赵大军才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对面成天提心吊胆的东晋小朝廷也是大大松了一口气,终于把这个祸害给熬走了。建康城也逐渐恢复往日的繁华,世家的小姐公子们也是纷纷聚在一起,驾鹰跨马牵狗,向城外出发去打猎。

        只有谢鲲不是很高兴,成日念叨李文疆在长江北岸作的那首诗词,时常叹息不已,恨自己没有在场,要不然这首诗词肯定也是自己的。

        九月中旬,整个徐州城外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兵营了。徐州这个五里开外的地方的大军营之中不仅有石虎率领南巡的十二万大军,还有徐州本地此次征发的近十万青壮,一时间一个二十多万人的军营之中人嘶马叫的声音连绵不绝。但整个徐州府青壮被抽调一空,估计二十年之内,徐州是缓不过来了。

        李文疆领着李文凯沙平炉两人也正在忙于在这十万徐州子弟之中挑选兵卒。李文疆希望自己的三千部下都能是百里挑一的壮士。所以,李文疆特意写了一份告示,三人连夜抄写了几十份,分别到各个新兵营去分发张贴,告示也没有别的什么新奇的内容,不外乎是待遇从厚等等,最主要的是李文疆把自己是徐州本地人也在告示之中写了出来,一时间来报名参加李文疆选拔的人潮踊跃,谁不想和自己同乡的长官下面当兵吃粮,好歹是同乡,多少还能有个照顾不是。虽然他们有大部分人不知道李文疆这个人。毕竟这个时代,没有手机电话,也没有网络,消息滞后,是很正常的,反正只要知道李文疆是自己的同乡就行,对于这些一辈子没有走出过自己家村子的农家子弟多少是一些心理上的慰藉。

        别的徐州下属县郡可能没有听过李文疆,可是下相子弟都是对李文疆如雷贯耳,那可是个能杀狼屠虎的好汉,所以整个下相的子弟全部前来应征李文疆的部下。李文疆对于这些下相的子弟,也都是一一接纳,不管他们的本事如何,这些人的忠诚度绝对是有的。再经过后期自己的训练施恩,这些人将会是自己最忠诚的战友,和他李文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就好像是当年他的老乡,西楚霸王项羽那八千子弟兵一样,毕竟是他李文疆以后征战四方的急先锋。

        对于其他的徐州兵,首先李文疆就把有皮肤病,平足和有夜盲症的兵卒给去除掉。

        接着直接挑选有一技之长,会骑马者优先,毕竟以后作战都将会在北方地区,不会骑马是不行的。李文疆都打算好了,等以后有机会,不管是步兵还是其他兵种都要学会骑马。即使不能在马上作战,也会使行军速度大大加快。李文疆这个伪军迷可是对二战德军的闪电战耳熟能详,即便不可能做到向二战德军那样闪电般的推进速度。但是蒙古人一夜行军五百里还是能效仿一下的,即使做不到蒙古人那样一夜行军五百里,但只要能做到一半,一夜行军二百五十里,李文疆也能偷着乐了。

        还好,虽然徐州属于中原腹地,但好歹凑够了一千五百名会骑马的士卒了。

        其次,李文疆还挑选了一些会医术的,留作日后成立医护营,还有会打铁的,留作日后成立匠作营,打制只有自己知道的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兵器铠甲。这其中还有李文疆的熟人,陈上层,李家村陈老郎中的儿子。刘闯,镇上人称铁匠刘的儿子。正好都是自己从小就相熟的,知根知底的,可以留下。而且两人都是从小跟随自己的父辈学习手艺,手里祖传的本领定然也不会太差。

        接着,会射箭的优先。李文疆都想好了,以后他手下的不管是步卒还是骑兵,或者是后勤兵,最好是每个人都能装备上一把弓箭,最好是一人一把弩,就最好了。当然了,现在的李文疆不敢想这些。

        最后就是考校气力,如果双手能举起八十斤的石锁五十下,也可以选中,以后可以当做重装步兵的苗子。

        挑选时,李文疆是慎之又慎,经过三天的亲自挑选,经过优中选优,李文疆终于挑选好自己的三千部下。

        就连冉闵过来视察时看见李文疆选兵的办法也是夸赞不已,此种办法选出来的兵卒好好训练一番,以后必定能成为一支精锐劲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