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暗室中的秘密一切的起源2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暗室中的秘密一切的起源2 (2 / 3)
        看样子这条秘道的功用,就是为了放置这一只青铜尊以及里面的东西。

        三叔靠下来,皱着眉头,看了看四周,总觉得这条秘道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棺木之下修建秘密的耳室,倒也并不稀奇,传言当年慈禧的棺材下面有发现一个地洞,里面是八宝疏璃的金器和一斗只能放下一百颗的巨大珍珠,都让孙麻子给端了,现在也不知道流落到了哪里。

        很多武侠小说中也都有类似的情节,三叔当时虽然没有遇到过,但是也听同行讲起过很多。

        古人习惯性的将秘室修在棺木之下,这其实是有原因的,有非常的道理,不是胡来。

        北宋之前,摸金贼中的有一条铁打不死的规矩,或者是一个惯例,就是倒斗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开棺,如果棺材中没有找到陪葬的财物,那你也不能再开着这只棺材在墓室中乱找,对死者不敬,这个就是“序”。

        而秘道在棺材之下,摸金贼就算知道,因为他们大尾巴狼的性格,他们也不能破坏棺材去摸,所以相对来说保证了密室中陪葬品的安全。

        那时候还没有南北之分,只有专业和业余的分别,散盗没有能力自己找到大的墓穴,小的平民墓穴,所盗出的财物往往少的可怜,墓主人也不可能在棺材下面挖洞藏宝。

        现在在很多已经被盗严重的坍塌古慕之中,至今还会有一些财物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就是因为摸金当时烦琐的规矩,和“一次不取后世不尽”的习惯造成的。

        到了后来,南派势起,这样的遗存就很少了,近代更是因为日本商人高价收购金丝楠木的残片做仿古古笋,连棺材板子都成了抢手货,很多土夫子自以为将棺材板子卖给日本人是日本人傻,殊不知那些用中国人祖先的棺木做成古笋,后来几乎用高于黄金的价格卖回给的还是中国人,真是十分的可悲。

        但是这一条秘道,总有些地方让三叔觉得不对,有一种很不安的气氛在这里弥漫着。

        到底是什么让他觉得不安呢?三叔仔细想了想,脑子才清晰起来——

        帛书上写的,绝不可能是文学作品,或者公文之类的东西,那没有必要用来陪葬,就算真的需要,应该都是竹简做的载体。

        有资格给这样保存的,可能是和宗教或者预言有关的东西,但是无论哪样,都是没实际价值的,古墓中的竹简,大部分都会给盗墓贼当柴火烧掉,帛书则会给丢弃。盗墓贼要的不是文字,且不说他们识不识字,就算认识,前人的秘密就算再精彩,也比不上乱世中的一顿饱饭。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把帛书直接蒙在尸体的脸上,盗墓贼恐怕都没有这个兴趣,这样的案例不知道发生多少起了,多少价值连城的青铜器被当成破烂融掉做农具,就是这个道理。

        那结铃就是,这座秘道防的,并不是盗墓贼,墓主人不是怕帛书落在盗墓贼手里,它防范的对象,必然是知道这份帛书价值的人,而且有可能到这座古墓中来寻找它的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