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海嘎诺苏及苏(汉族和彝族一样) (1 / 4)
第二章海嘎诺苏及苏(汉族和彝族一样)
多年以后,大男孩木呷已经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乡村人民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木呷不断地同汉族交往,爷爷那些旧思想不断地被自己否定。木呷身上流淌着彝族人民的豪爽、耿直的优良血液,因此,木呷结交了许多的汉族朋友。
时光荏苒,放暑假了,又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夏天,彝家人民翘首以盼的火把节快到了,木呷带着同事王翰风尘仆仆的回老家过火把节。在那个年代,彝族人很少带汉族到家里玩的,主要原因是彝族家庭还不富裕,卫生状况也不是十分理想,归根到底就是怕被汉族嫌弃。木呷能够带王翰到家里玩,不只是同事的关系,那一定是超越了朋友关系,达到弟兄似的感情才能够办到的。
王翰早有耳闻:火把节号称“东方狂欢节”,“彝家情人节”是每一个彝家儿女十分钟情的节日,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激情澎湃的节日。虽然自己是从小在彝区长大,也只是大体了解一点点火把节。这次能够深入彝家,零距离感受这一盛大的神秘的节日,心里充满了期待,好兴奋。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着伸向郁郁葱葱的大山深处,路边杂草丛生,草丛中星星点点开满了野花,蝴蝶和蜜蜂在花间安静地忙碌,鸟儿在山林间自由的飞来飞去。
木呷背着一个牛仔背包,王翰提着一个十斤大的白色塑料酒壶。两人在青山绿水的山林间摆不完的龙门阵,谈不完的哥们情,走得十分悠闲和惬意。
木呷:兄弟,累没,累了我们到前面的树林休息。老人们常说'汉人住田坝,彝人居高山',我们彝族住的地方离集市一般都很远,每次回家都要走很久,我们都习以为常了,你肯定累了。
王翰:不累,这算什么。我也是农村里长大的,背一百多斤爬山都没问题。
木呷:是的,我们只是民族不同,大家的性格脾气都差不多。你的耿直和爽快像彝族人一样。难怪我们两合得来。
王翰:木呷,其实我以前是最恨、最不喜欢的就是彝族人。因为彝族人好多不讲理,喜欢偷东西,还骗人,我家都遭过几百元钱,而且很多彝族人都不讲卫生,满身臭气,从你身边走过,就像一条牛牵过一样,多大一股臭味。特别是再叼一杆茄尔烟烟袋,吧嗒吧嗒地吞云吐雾,简直要熏死人。
木呷尴尬地笑着说:是啊,你说的这些情况,我也不喜欢。这样的彝族人毕竟是少数,不过,哪个民族没有这样的人,哪个民族又没有一些缺点呢?你们好多汉族都不耿直,爱耍心眼,不像我们彝族,客人来,哪怕是偷都要把客人招待好,汉族永远是赶不上的。偷抢骗,我们彝族也是觉得是非常丢脸的,但我们彝族人民大多住在偏远的高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造成了彝族人民普遍贫穷,落后。你说,如果有钱,哪个愿意做这些让人看不起的事。你们汉族人面对穷困潦倒时,这样的人也不少。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愿意、喜欢偷鸡摸狗,抓拿骗吃,你说是不是。
王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以前因为家里吃了点彝族人的亏就以偏带面,对彝族有很深的成见,你说的确实有道理。我在想,如果我没有到咱们学校,没有和你相遇,我肯定永远也想不到这些,永远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彝族了。不过,我以前听老凉山的阿堵同学说“不偷,不抢的男人不算男人,连老婆都找不到。我们甲古的彝族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习俗呢?”
木呷:哈哈哈,你说的那些地方,比起我们县更穷,山高地寒,只出产荞子,玉米和土豆。那些地方连粮食都吃不饱,他们咋过不偷不抢哇。我以前也和同学和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偷抢骗的根源就是穷。不过,彝族人的骨子里,天生就有英雄情结,越是敢干事情的人越有本事,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偷抢骗最简单,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的一处硬伤,是一种确实需要改变的陋习。我想这样的英雄情结应该不只是我们彝族才有,解放前,你们汉族还专出土匪,强盗,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所以啊!不管什么人都有好人和坏人,不能一颗耗子屎就打烂一锅汤,不能盯住几个有缺点的人,就断言一个民族不好,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王翰:我简直要五体投地了,木呷,口才太好了,说得确实有道理。“穷山恶水出刁民。”不管是彝族、汉族或者其他民族,我相信只要饿昏了,有什么事干不出来。况且违法犯罪成本都很低,又不需要考试、拿证,是个人有胆子就可以上。我们也一样,不是因为读书开拓了视野,通了道理,明白了一些法律知识,你我一个农村长大的娃娃,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很可能的。所以啊,管他什么民族,只要“臭味相投”就是好朋友,就是好弟兄。能够在索玛花小学与你相遇并成为最好的弟兄,我真的非常高兴。
树荫下,王翰发烟给木呷,两人点起烟。木呷将随身带的一个空矿泉水瓶用刀子锯成两半做成两个酒杯,扭开酒壶一人倒了一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