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盟主袁绍 (1 / 2)
十九路诸侯都来到了帐中,表面上寒嘘了一番,然后就都坐回到各自的位子上去了。大家排定座次,河内太守王匡站起身来说道:“袁公,诸位将军,在下有一言,还请诸公明断,所谓蛇无头不走,鸟无翅不飞,我等既然是聚义会盟,那就必须先选立一位德高望重之士为盟主,统一号令,方可进军剿贼。”
“是...是...对...”
“有道理...有道理...”
王匡的一番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赞成,这么多的诸侯聚集在一起,没有一个领导者,的确是不行的,所以众诸侯都纷纷叫喝着选立一位盟主。
袁绍此时捻着胡须,坐在台上,等底下诸侯议论的声音逐渐变小之后,说道:“王太守说的极是。曹孟德刺杀董卓,有大胆量,我提议由孟德担任盟主。”说完之后,袁绍便微眯着眼睛,闭目养神。
曹操心中暗笑,知道这是袁绍以退为进的方式,但曹操早就打定主意推举袁绍为盟主,也就一笑而过,拱手说道:“本初过誉了,操何德何能……”
某路诸侯突然打断了曹操的话,说道:“袁本初推举曹孟德为盟主,我不赞同。我也推举一人,此人俊朗出众,年纪轻轻便担任一方太守;我推举朱正阳为盟主,号令各路诸侯。”一般剧情是不是都应该是这样?不过也就想想吧,朱逸年龄又小,又没有显赫的家世,自然不会有人推举他了,自然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朱逸很清楚,这次会盟,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而当个盟主不过是赚取一些名誉罢了,根本就是一个受气包。下面的诸侯,都是割据一方、桀骜不驯之辈,谁真的把你盟主当回事了?这完全就是一个笑话,为了这个虚名,得罪大部分的诸侯,实在是不划算,更是早就和曹操商议好,打算支持袁绍的,朱逸站起身来,朝袁绍、曹操等各路诸侯拱手施了一礼,然后朗声说道:“诸位将军,请诸位将军听高肃一言,在高肃的心目中,有一个更好的人选,那就是袁本初,本初兄家世显赫、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是我大汉名臣的后人,论胆量,本初敢于朝堂之上喝斥董卓,论能力,本初出身袁家,家学渊源,不论是做事,为人,都是绝佳之选,所以,正阳赞成由本初兄担任此次会盟的盟主。”
听了朱逸的话语,袁绍很是高兴,双眸中却闪烁着浓浓的喜色,朱逸一番话,让袁绍身上散出来的冷意消失得干干净净。顿时,东郡太守桥瑁、冀州刺史韩馥等人就纷纷应和起来。
“既然如此,吾等当拜见盟主”说完,率先一拜。
其他人一愣,不过,袁绍一系的人马上就跟着参拜。这里面就有韩馥、曹操、刘岱、王匡、张邈、桥瑁、袁遗、鲍信等人。这样一来,同意袁绍当盟主的就达到了十人,超过了一半的票数,剩余的几人也很担心袁绍会拿他们的士兵当炮灰,所以也都纷纷参拜。最后只剩下袁术一人,大势之下,袁术也不能阻挡,不情不愿的参拜了盟主。
袁绍挺胸收腹,昂起头,一脸正色,说道:“承蒙诸位看得起袁绍,绍就扛起这个重任,担任盟主,统领诸位共同讨伐董卓!”顿了顿,袁绍又大声道:“大帐之外,绍已经准备好了祭祀天地的祭台,诸位随我来,定下盟约,祭天盟誓!”
说完之后,袁绍一撩衣袍,大步朝帐外走去。朱逸、曹操相视一望,都笑了笑,便跟着袁绍走出了帐外。
盟军营地中央,一座高台坐北朝南搭建起来。高台上,五方旗帜,白旄黄钺,兵符将印,祭祀天地的牲畜、祭品均已齐备,而后大军列阵,鼓角齐鸣,请袁绍登坛。
袁绍左手摁在腰间宝剑上,身穿甲胄,身披大红色披风,头戴金盔,大步踏上台阶,走上了祭台。
待袁绍走至台上,又有士兵捧着一尊小鼎走到袁绍身前,小鼎中装着牲口的鲜血,袁绍伸手蘸了一点牲畜的鲜血涂在嘴唇上。紧接着,下方的各路诸侯也伸手从旁边士兵端着的小鼎中,蘸了牲畜的鲜血涂抹在嘴唇上,表示愿意遵守约定。
但见十八路诸侯整军列阵,旌旗飘扬,人马嘶喝,声势好不雄壮?门旗之下战将百员,顶盔冠甲,个个威风凛凛,斗志昂扬。四周旌旗如盖,枪戟如林,成千上万的战马嘶喝,数以万计的士卒在耳边大声呼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