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章 检阅部队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9章 检阅部队 (1 / 3)
        接下来薛仁贵带领大家宣誓:“我是大唐御林军军人,我宣誓:忠于大唐、全心为民……。”军旗上画着一头抬起头的雄狮,红色背景,狮子是黄色,威严不可侵犯。用什么图案唐志也考虑了很久,龙凤都不合适,写一个“御”字也太单调,最后选了雄狮。释迦佛说修佛要像狮子一样勇猛精进,拿破仑说震旦是一头睡着的狮子,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喜欢用狼头旗,狮子也是草原动物,刚好可以克制狼。

        接下来是分列式表演,四个连队四个方阵,薛仁贵握着旗帜,唐志作为护旗手握着长剑走在最前面。首先出场的是长枪兵,16人的纵队,穿着棉甲,手上都是1丈多长的白蜡杆枪,当然都装上了枪头,像一个移动的密林,让人望而生畏。

        “正步——走!”

        随着一声令下。前面3人迅速把长枪摆平,直刺前方,后面几排把枪朝着斜上方,像一个巨大的豪猪踩着军乐队的鼓点缓慢向前进,100多人的方阵走出了马其顿方阵的气势。因为有棉甲,所以每个长枪兵没有装备笨重的圆盾,每人腰上挎着一把唐刀。

        “这个怎么样?”李治问李积。

        “中看不中用,一个侧面冲锋就能把它击垮。这个是列队表演,不能苛求,实战的时候两翼肯定要安排骑兵护卫。”李积解释道。

        第二个方阵是弩弓兵方阵,辅助装备也是棉甲、唐刀,只是这个弩弓跟别人不一样,两边装有两个轮子。。弓弦也跟其他弩弓不同,后面跟着几辆胡斯战车,上面摆着床弩。

        李治和李积看到御林军的弩弓也是头疼,加上几个轮子,这弩弓的射程几乎翻了一倍,据说这个是什么动滑轮原理,加上床弩和石炮,这英格兰的军事技术可是不简单,谁知道英格兰还有其他什么花样。

        李治忧心忡忡,问道,“那个怎么样了?”

        李积心领神会,“不太理想,爆炸的声音很响,看起来很吓人,其实没有多大用处,一般的铁甲根本不能穿透。他们还试制了一些火箭,准心不够,发出去不知道能打到哪里,除非几百枚上千枚一起发射,覆盖打击,只是这样下来消耗太大,得不偿失,还不如御林军的弩弓。”

        李积说到这里不禁有些泄气。。本来指望火药能搞出大动静来,只是没想到中看不中用,而且特别费钱,还很危险,弄不弄就爆炸,将作坊已经伤残了不少人。

        震旦古代的**很复杂,除了硝、硫、炭三样,里面一般都会掺杂许多其他东西,因为药物不纯,所以威力有限。从宋朝开始,火箭制作的重点都落在“箭”,主要依靠锋利的箭头杀人,很少考虑爆炸,主要是因为火药爆炸的威力很有限。

        明朝的《武备志》上,记载了几十种火箭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只是名字挺好听,实际效果要靠情怀。原始的火箭武器到了明代和清代时期,花样翻出,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创制了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等三种火箭,统称“三飞箭”。在明军的车炮营中,装备了4700多支火箭,平均每人四支。其他还有“一窝蜂”、“火龙出水”等火箭武器。到了清代,也在京师设火器营,进行操练,后期更设火箭营。装备火笼箭、九笼箭或一窝蜂,与明代火箭大同小异,没有本质的进步。明朝还有一种火箭叫火弩流星箭,发射铳箭的火铳为铁铸,上面一个大圆筒,内装火药和十支箭,下面一个小圆筒,内穿火绳,并双手持握。发射时,点燃火绳,对准敌军,火绳引燃火药,箭即如流星般射出。

        史料记载火弩流星箭射程可达150步(200余米),穿透力极强,可在二百米外穿透甲兵。这个说法可不可靠?肯定不可靠,要不然明军肯定会大量装备,不至于装备那种有效射程只有10米的三眼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