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5章 乡村组织 (3 / 3)
中午唐志招待了几个官差,县官不如现管,还是不要得罪他们。刘旭希望借几个学生一起测量面积,唐志也同意,宾主之间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唐志表示一定支持工作组的工作,酒桌上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吃完其他人都散去,刘旭和唐志一起留下喝茶,谈起分别的这段时间的经历,真有点恍若隔世,像做梦一样。刘旭既然上了这条船,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所以这次的丈量土地,建立基层组织一定要做好做漂亮。但是具体该怎么办他不清楚,所以请教唐志。
唐志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想到后世的街道办和居委会,乡政府和村委会,唐志也没有在里面混过,只知道一些基本职能。再说后世的经济发展到那个地步,养得起这么多的官僚,全部照搬过来肯定不行,所以他也只能照自己知道的说。
“保甲法除了我们以前提到的那些功能之外,还要把宗族的一些事情接过手来。比如我们把县一级往下分,就是乡村一级。乡一级就是乡长,或者保长,村一级就是里正,或者村长。
乡长要调解地方上的纠纷、灾荒饥年赈灾、文教倡导、兴修水利、道路、桥梁、孔庙、书院学堂、普济堂等、编练民团等等事务,这些以前是宗族带头,现在就要乡长带头主导实施。这些以前有些是族长干的,有些是县令干的,现在都要放在乡长这一级。
所以在摊丁入亩法的实施过程中,要截留一部分钱粮放在乡这个位置。一个县太大,各地的情况不同,县令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事紧急事务需要快速处理,所以加强乡这一级的组织结构就显得特别重要。兴修水利、办学堂、编练民团,筹集义仓赈灾,这些都要钱粮,这部分你要考虑留下多少,要留足。
民兵要准备一定数量的武器,这个朝廷要给武器装备的指标,民兵分基干民兵和一般的民兵,基干民兵就是退伍军人,凡是上过战场的都算,基干民兵每年要集中训练20天,主要教他们战术指导,把他们当作队正培养,一般的民兵集中培训15天,培训的时候要给口粮补助,所谓皇帝不差饿兵,没饭吃人家就不愿意来了。”
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度,府兵隶属于各果毅,折冲府,相当于后世的武装部,那些果毅,折冲都尉就是各地方的武装部部长,府兵就是预备役,加入预备役要到60才能退出服役,不过是轮番服役,服役时要打仗就要开拔去前线,等轮番休息时就回去当地主或种地,一般服役8个月,休息8个月,是半职业的预备役部队。
打仗时,就由朝廷发鱼书,调集一些地方的府兵,当地的武装部部长接到后,就去招集预备役部队,然后武装部部长带着预备役部队的战士,到集合地点,找到朝廷任命的行军道大总管,行军道大总管就是主帅,果毅,折冲都尉就是将校,预备役部队就是士兵,然后就浩浩荡荡的去出征了,打完仗后,行军道大总管就回朝廷了,各县的武装部部长就带本县预备役部队回县城了。
刘旭点点头,都一一记下,这样一说思路就清晰了,把以前族长干的都归集到乡长,这样就能彻底架空族长,族长没有权利,说话等于放屁,再加上摊丁入亩分田,族长的话语权基本丧失,只有在祭祀祖宗的时候发发威风。
一般来说,每一个唐朝的成年男子都要加入本县的预备役部队,因为官府一般已经一次性的预支了报酬,那就是每个成年男子的永业田。可是现在随着人口的繁衍,土地的兼并,朝廷没有土地给那些新生代了,他们也就不能称为府兵,唐志所训练的民兵就是把这部分人召集起来。
“每个乡都要兴办学校,要教孩子读书,学校可以聘请一两个先生,教孩子读书写字,出来不一定要做官,有文化可以干点别的,不一定务农,可以到城镇找活干,比农村有出息。乡里还要培养一两个郎中,要真正懂医术,不要只会抓草药,弄偏方的。”
古代农村都是这样,一般不进城看病,也看不起,很多都是弄几个草药治病。有郎中也是赤脚医生,一根银针治百病,小病没问题,大病就不行了,身体虚弱的小病也拖成大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