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章 五姓七望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1章 五姓七望 (1 / 3)
        唐志准备把西夏的冷锻瘊子甲搞出来,反正有六个水碓打铁,能省下不少人力,可以慢慢锤,将来搞出空气锤来就更方便了。为了让水碓动力更足,唐志在上游修了一个水坝抬高水位,六个水碓的传动装置不一样,铁锤的重量和击打的频率也不一样,可以适应不同材料锻打的需要。唐刀具体怎么锻造不知道,老张也不会。那帮文人大老爷对于这些军事技术没有兴趣记载,后世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包钢锻造加覆土烧刃淬火,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不是国营企业,唐志也不可能搞大规模,只有往高尖端发展,他就想山寨后世的七星龙泉剑,又锋利卖相又好。

        七星龙泉剑据说是由欧冶子大剑师流传下来的铸剑方法。龙泉剑从原料到成品须经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0多道工序。传统的手工磨光包括粗磨、细磨、精磨,使宝剑寒光逼人。龙泉剑选用优质钢材,经过锤炼及热处理后,具有弹簧钢的特性。

        龙泉剑装饰独特。剑身除镌刻以龙凤、七星图案外,有的还刻有剑主姓名以作纪念。剑鞘、剑柄以当地特产的梨木制成,纹理美观,不翘不裂,并镶以银、铜镂花饰件,古朴、庄重。

        唐志决定明年种棉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生产棉甲。明朝的棉甲是大大有名的,主要是因为板甲太重,夏天太热,冬天又太冷。

        《纪效新书》记载:“南方地形险陷,固多用步。步驰难以负重,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锈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着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惟舟中可用重甲,盖不行路,不蹈泥田,贼惟铳子可及,非坚不能御。除铁甲图于舟师,今不载。兜牟亦用藤,内以绵花衬帽,甚坚且轻,无可加矣。”

        棉甲里面其实还有内衬铁甲,外面使用铜钉进行固定,是一个复合甲,穿上非常暖和。大唐过些年就要对高丽用兵,那里的天气贼冷,棉甲可以大行其道。后面还有契丹和渤海国,总的来说东北这块地方一直是动乱之源,专门出土匪。东北的土著民族主要由四大族系构成,东胡鲜卑室韦蒙古族、秽貘夫余高句丽百济朝鲜、肃慎挹娄靺鞨女真、商族古燕族汉族。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族系曾经七次问鼎中原,统治中国长达上千年!

        说起来还要感谢我大清,因为东北是他们的龙兴之地,所以把东三省全部纳入震旦的国土范围。大清的统治者比宋、明要英明,当然也更残忍,如果不是外来入侵者太强,也许他们的统治还要延续上百年。

        唐志搞新农村建设的时候,刘旭的摊丁入亩策论开始发酵,除了国子递交了奏章和士子们的策论之外,御史台的御史们也闻风而动,纷纷上奏要求廷议。上一次因为皇家公司的事情几个同伴被发配到边远之地,大家的士气有些低落,这次正好可以扳回一局。

        唐朝的御史的官署称为称御史台,御史台长官称御史大夫,副官称御史中丞,职员称御史。虽然御史台的名字变来变去,但是从秦初到清末,御史都是监察官,除了负责监察百官有无贪赃枉法之外,唐宋时期御史还同谏官合流。合流后的御史和谏官合成台谏,能够对国家政策进行批评监督。

        总的来说,御史台监察百官的职能类似于现在的纪检委,哪个官员贪污、哪个大臣用人唯亲、哪个知府知州执行命令不到位,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之内。

        隋唐时期中国政治系统大变革,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加强后的皇权为了能掌握足够的监察权,将御史台纳入麾下。彻底脱离行政系统控制后,御史台不需要向行政首脑宰相负责,同政务得失没有利害关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客观中立。

        直接受皇帝领导的御史台已经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监察机构。除了赋予御史台独立性之外,唐代御史的地位也被特意拔高。虽然御史官位只有五品,还不及普通县官,但是御史却拥有其他五品官不具备的朝会权,能够在百官面前上奏天子。

        御史一面拥有巨大的参劾权,一面又官位低微。一个御史可以说是降无可降,罚无可罚。无可降无可罚,又不受政府行政系统领导,所以御史工作起来毫无后顾之忧。哪怕是当朝宰相,只要被御史抓到马脚也是照参不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