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章 世纪之谜(四)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章 世纪之谜(四) (1 / 3)
        我们的天性里面坏东西太多了,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人最可贵的品格就是战胜自己,因为人性中的恶念太多了,战胜自己非常困难。儒家讲“克己复礼”,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人道和天道,人的欲望是无尽的,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依着孩子的性子来的结果就是长出一些歪瓜裂枣。就像一颗小树苗,园丁用一根木棍把它扶直了,让它不要长歪,不然成不了才。

        人不能顺着自己的欲望走,而应该控制住,所以无论是震旦的道释儒,还是国外的正教都劝人要学好,制定了一些清规戒律,把人的思想和行为引入正轨。“存天理,灭人欲。”不对,放任自己的欲望危害更大。西方的年轻人以吸毒为时尚,不都是放任的结果吗?

        人的最可贵的品格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要负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人社会负责,所谓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然,有些人自命清高,不肯入于俗流,对于这些是不屑一顾的。贾宝玉就厌恶仕途经济,还骂当官的都是国贼禄蠹,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史湘云曾劝他:“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林黛玉对贾宝玉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听了却笑着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这是一句混账话,尽管我们不能苛求他成为贾府的顶梁柱,但连林妹妹都在留心经济,而作为家中仅剩的嫡子,却说出这样没担当的话来,简直是没心没肺。他自身怠惰,只想安乐,受不得读书科考之苦,也不愿受到世务烦扰,只想躲在大观园的小世界里安富尊荣。

        换言之,贾宝玉是一个只想享乐、不想管事的纨绔子弟。那么,他不想管事,就得有人管事,偌大一个荣国府,正是由贾政、贾琏等通常我们解读为俗不可耐的人物管着。试问,如果没有父兄的经营支撑,又何来宝玉安坐家中及时行乐的福气?套用比较流行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不事经济的结局是什么?面对家破人亡,束手无策。贾赦、贾琏都斩首,贾家丫环奴仆都拉到人口市场卖掉,史湘云成了船妓,薛宝钗等虽没有明说,但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贾宝玉先是被囚“嶽神庙”,后来流落街头,宝玉“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当了叫化子。

        很多人对政府不满,骂当官的,但是不可争辩的是,这时这些人为我们撑起了遮风避雨的家。国破家亡的时候,也正是这些人为我们收拾破碎河山,那些贾宝玉之流在干什么?出家,美其曰“看破红尘”。

        当然,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同样为他们逃避现实提供了理由:几十年的时光,付与请安唱喏,递手本写折子,最后到底能得到什么呢?即便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也会有呼啦啦大厦倾的时刻,那为了家族子嗣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呢?横竖是一场镜花水月,到底为什么要放弃已经拥有的美好,去换一个毫无价值的功名啊!

        当面对异族入侵中原,铜驼荆棘,蒿目苍凉,鳌坠三山,鲸吞九服,人民惨遭虐杀、流离失所的时候,你还是这样想,那就不是没心没肺,而是狼心狗肺。

        有中国记者在印度采访,看到满街的乞丐,一个个面如灰土,骨瘦如柴。你不必怀疑他们的行乞动机,他们绝对不是为了盖大楼还是买汽车,他们仅仅是为了维持那个奄奄一息的灵魂不走。他们没有地位,没有尊严,没有希望,没有追求,只是因为他们的眼珠在动,所以,你才知道那是个人。他们随处坐卧,倒地就睡。马路边,树坑里,热风吹动着那些灰土一般的衣服,远远看去,好似一堆烂抹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