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章 拼音文字 (2 / 3)
近代科学是建立在符号和符号运算上的一种理论体系,是基于对具象事物本质和普遍联系的研究,它要求精确性、分析性,因而符号文字及与其相适应的抽象思维在这方面得天独厚。
有人说以汉字符号系统为表现形式的思维表达观念,则限制了中国人对其它类型符号的创造思维,制约了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这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一落千丈的一个深刻原因。
真是这样吗?英国哲学家罗素似乎有不同的观点。
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在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为“世纪的智者”。1920年,罗素应梁启超之邀来中国讲学,目睹了山河破碎贫穷落后的中国,既看到了中国人所具有的西方人没有的优点,也看到了中国人的缺点。
罗素在《中国的文化问题》中,驳斥了西方侵略者宣扬的西方民族“优等”,中华民族“劣等”的观点。他说,“中国的文化问题,不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全人类都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我相信,假如中国人能够自由的从我们西方文明中吸收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抵制西方文明中某些坏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那么中国人完全能够从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获得一种有机的发展,并能结出一种把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的优点珠联璧合的灿烂成果”。
面对当时军阀混战贫困落后的中国,罗素却偏向世人宣告:“我相信,如果中国有一个稳定的政府和足够的资金,30年之内科学的进步必大有可观,甚至超过我们,因为中国朝气蓬勃,复兴热情高涨!”
罗素和爱因斯坦一起来到中国,得出的结论刚好相反,那么,谁是正确的呢?
从近代震旦的大门被大炮炸开以来,中国的知识精英在学习西方科技的时候,对于自身文化慢慢失去了自信。到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全pan*西化”?这个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我们回到“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蒋廷黻先生也提出疑问:“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
195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斯威策参加了一个“中国无科学的问题”的讨论会。他把讨论的主要问题记下来寄给了爱因斯坦并向其赐教。
爱因斯坦在回信中写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不用惊奇的,若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倒是令人惊奇的。”
爱因斯坦所谓的“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指的是演绎思维;“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指的是归纳思维。所以,爱因斯坦的意思是,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演绎思维以及归纳思维。
从民国到21世界,确实有很多人持这种观点,以至于认为中国人是没有前途的,除非全盘实行西方制度。这些人自诩知识精英,以天下评判为己任,视政府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当启蒙责任,诲人不倦。这些人被民众形象地称为“公知”,公知们炮制的最大的一个观点是“中国崩溃论”,被西方所接受。
杨振林有个演讲的题目:《易经的阴阳五行阻碍了科学在中国的启蒙》,易经是儒家最高经典,也是中国阴阳五行演化的理论基础,他这个题目基本上把中国古典哲学否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