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章 冶金秘术(下)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章 冶金秘术(下) (3 / 3)
        在古代条件下,要钢纯,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印度人首创的坩埚炼钢法,更准确的说是萨利姆法。在公元前6至5世纪时,由位于印度西北角海得拉巴(今属于巴基斯坦)的冶炼工人发明的,后来被售到“安息”(波斯)、条支甚或是埃及等。它们的冶炼方法是:将黑锰矿、竹炭及某些植物叶子密封在一个陶炉里燃烧加热,当这些东西熔化后,其渣滓形成一团金属,然后将此金属反复熔化、冷却四五次,最后炼成直径为5英寸,厚度为0.5英寸,重约2英磅的金属块。

        第二种办法就是得到了3500年历史考验的那种方法,才是最完美的:表面渗碳。把铁打成极薄的片,把它放入燃烧的木炭中一定时间,取出锻打。有经验的锻工,可以锻出纯净的钢。它的问题是锻工必须很有经验。

        可以想象,印度的坩埚炼钢法一直秘而不宣,东土震旦一直没有掌握,就包括我大唐,所以印度的印度铁,也叫乌兹钢,一直出口到震旦,换回了大量的外汇。

        乌兹钢和大马士革钢还是有区别的。在印度被制成的金属块,不能直接被命名为大马士革钢,而它们被叫做大马士革钢,是因为这些金属被贩卖到大马士革后,用来炼制成武器,即大马士革剑(或大马士革刃)之后才得名的。

        大马士革钢泛指表面具有花纹的钢材。古印度出产的“乌兹钢锭”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每年**商人都要向印度进口大量的钢锭用于武器制造。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纹,所以它是属于花纹钢中的铸造型花纹钢,区别于折叠锻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纹钢。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无法分辨),使得刀剑更加锋利。

        公元1191年9月4日,阿育布王朝的开国君主萨拉丁率领大军,和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萨率领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主力,在雅法城附近的一片开阔的平地阿尔苏夫相遇。萨拉丁的军使驰向十字军的阵前,喊话邀请理查出阵和萨拉丁一见。理查欣然策马出阵会见萨拉丁,显然两人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上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论,萨拉丁为了向理查示威,掏出一袭纱巾抛向了空中,然后拔出随身的宝剑向纱巾一剑挥去,竟然将漂浮在空中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割成了两半。

        这一奇观令平生见过无数名刀宝剑的理查和随行的骑士们大为吃惊,于是从那一天开始在欧洲就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方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金属材料存在,用它锻造出来的刀剑锋利以极。并引发了骑士们对这种刀剑无尽的渴求。这种神秘的刀剑以它的原材料命名:“乌兹”钢刀剑,或者以它的锻造产地命名:“大马士革”钢刀剑。

        17世纪的时候因为乌兹铁矿的矿脉枯竭,大马士革刀失传了,人们再也复原不了这种举世闻名的兵器。

        大唐的横刀都是用印度铁锻造的,低品横刀用印度铁,价值6贯左右,高级的用乌兹钢,22贯。没有掌握冶铁的核心技术,这就是唐朝之后唐刀和陌刀失传的原因,也是西夏冷锻甲和夏国剑横行北宋的缘由。

        中国史学家说,我们落后于欧洲是最近三百**,之前包括冶金在内的几乎一切都一直“遥遥领先”。当然只要稍懂些世界科技历史就知道这是一种阿Q说法,冶金学上更是如此。

        ……

        参考文献:《歧途——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致命伤研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