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章 粟特商人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6章 粟特商人 (2 / 3)
        在粟特上层贵族中,王公们虽然不用自己去做生意,但他们会派遣商队为自己赚钱,连国王也不例外。粟特人可以同时拥有许多种身分,在身分与身分之间转换自如,有时候很难分辨他们到底是商人、军人、官员或者是间谍、密探;或者说,“身分”这种标识并不能阻挡粟特人谋取个人或者国家的利益。

        唐代粟特商人异常活跃,足迹遍及西亚、中亚、天山南北、河西走廊直至长安、洛阳和江南等地。在高额利润驱使下,粟特商人几乎控制了东西方贸易命脉,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丝绸、珍宝、珍玩、牲畜、奴隶、粮食、**等。

        那些粟特胡人通过丝路经商暴富,在北朝封官受爵,锦衣玉食,穿戴如同萨珊波斯皇族一样;与草原来的突厥人和骑乘大象的嚈哒王子饮酒观舞,握手言欢;粟特人崇拜的娜娜女神有四条手臂,手托日月,骑着双头狮子;墓志铭由汉文和蝌蚪一样的粟特文共同书写。

        江南六朝烟水之中,有着秀骨清风的菩萨,手持麈尾玄谈的王谢子弟;而此刻北朝的帝王之家正忙着迎接远嫁而来的蠕蠕公主;北齐、北周则向强悍的突厥可汗进贡大量绢帛,粟特胡商又进一步把这些丝绸贩往高加索和拜占庭。

        后世的汉字文化圈熏陶下的中日韩三国学者,忽然一阵晕眩,发现他们对于南朝的了解如此入微,而对于流行鲜卑语的北朝文化,却是如此陌生!

        这个状态在北宋时期也出现过:大量的学着都以北宋为正统,辽、夏都是属于戎狄之流,其实这个时候称为三国鼎立也毫不为过,而且宋朝向辽国纳贡来着,只是大汉民族主义不允许我们这样思考。

        顾四娘对于康有义了解不多,只是知道他是昭武商会的长老,信奉祆教,生意遍布中亚和江南。粟特人因为地处中亚,也是东西文明的交汇之地,所以信奉什么的都有,佛教、摩尼教、祆教、景教(**),随着星月教的传播,还有人信奉星月教。

        约定的时间到了,康有义带着一个武士来到楼阁二楼,唐志连忙站起迎接。康有义是个中年人,典型粟特人的模样,身材瘦削,身高1.8米,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穿着一件窄袖紧身衣,腰上缠着一条万钉宝钿金带,装饰以五色珠宝。脸颊瘦长,眼睛清澈明亮,不像商人,反倒像个部落的智者。

        “拜见尊敬的长老,您的智慧像天空的太阳一般耀眼。”唐志鞠躬恭维道。

        “太阳的光辉属于光明神密特拉,您给我的恭维是对光明神的亵渎,我亲爱的朋友。”康有义细声细语地纠正唐志的恭维。

        “您是神灵的子民,把自己融入到主神的光明中,时时在传播光明神的真谛,所以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您的一言一行时刻散发着神明的光芒。”

        听到唐志的马屁,康长老笑道:“您的睿智无人能及,我亲爱的朋友。也许今天你能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唐志和康有义一起坐下,女婢把酒菜果盘端上桌,宝琴拿把琵琶轻拢慢捻弹奏起来,唐志亲手给康有义斟满酒。这些菜都是用铁锅炒的,新鲜,脆嫩,别有一番风味,让康有义胃口打开。几杯酒下肚,听说康老板是祆教的祭司,在唐志的再三询问下,他给唐志讲起祆教的渊源。

        祆教也叫拜火教,来源于雅利安人的火神教。雅利安人原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

        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这就是印度古文献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语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