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七节、清流与浊流 (2 / 4)
先不说这个日本裔的美国人如此捧美国的臭脚究竟是为了什么,只说他的理论在几年后就被无情的打脸,以至于以后各路学者在探讨中国模式的时候,都要把它拉出来“鞭尸”。
而中国人因为漫长的历史,早就习惯了生死轮回,虽然每个大一统的王朝的死因各不相同,但却摆脱了西方以肤色、种族、信仰来划分敌我的初级阶段。所以说在姜田穿越前,才有了改革没有完结时的说法,正所谓路漫漫兮其修远、吾上下而求索。
为什么欧美总是喜欢历史终结论呢?哪怕现实一次次的打脸也乐此不疲?往简单点想,欧洲人从文艺复兴时期算起才有几百年的历史?很多前霸主国家的称霸时间最长也不及中国历史的一个零头。往阴谋论方面想,任何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会愿意主动的进行改革?
这样一来,他们又怎么会去思考这么深刻的问题,就算有人去想了,也会因为与主流不一致或威胁到了既得利益者而遭到排斥。比如伟大的导师**,当然他的遭遇与他要挖资本主义的祖坟有最直接的联系。
其实就算是明朝的主流学界,真正的改革派也是凤毛麟角,相较于势力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的声音实在是太弱小,海瑞不也是靠骂皇帝才出名的嘛
可好歹明朝还有这么一群思考着国家未来的有识之士,也有着西学东渐的包容环境,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这叫社会的自我纠错能力,失去了这种能力才是真的亡国灭种之兆,那些消失在历史中的古文明对此最有发言权。
画面转回现实,当江为清问林逸为什么放着清流正途不走,而选浊流下品的时候,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人,林童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何为清、何为浊?想那前明诸公,哪一个不是清流上品出身,满嘴的大义微言,可对外不能安邦定国,对内不能安乐百姓,一个个只知党同伐异,虚耗国力致使这大好的河山沦落敌手、百姓涂炭,若说这便是清,那这清不要也罢!”
江为清从他的答案中听得出来,自己这老同学在尝尽人间冷暖之后终于醒悟了,不再是原先那个只知圣人教诲的书呆子。他是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情,姜大人的招贤榜让他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虽然知道自己这同学内心中的理由绝对没有这么高大无私,但还是不要戳破他为好,毕竟能说出上面那些感悟,就至少说明他的思想境界已经有了一定的升华。
“可”江为清沉吟了许久:“这规矩是姜大人定下的,莫说是新入职的,就是我们这些已经在岗的也要考核!”
林逸没想到姜田会来这一手,虽然城市是新设的,但原先天津府的吏员却有很多老人,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陋习,为了彻底的改革,必然要对那些不适合新政府的人员进行遣散,至于这些人会不会怀恨在心,或者暗中对抗,姜田其实并不担心。
一来、他的执政方法与以往并不相同,并不存在受制于人的情况。二来、城市新建,很多城狐社鼠要找到自己生存的土壤还需时日,从时间上来说是姜田占着先手。三来、就是姜大人手中有一文一武、一白一黑,四大势力的协助,正所谓有恃无恐。
一文:是海军科学院与京中的皇家科学院、国子监等高级学府中,能提供的高端人才与技术支持。
一武:是本地的刘家与皇家海军提供的武力支持。虽然他一个文官不能直接调动军队,但利用金枪作为幌子协助治安还是做得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