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节、婚礼倒计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三节、婚礼倒计时
        又到了每个月都有的大朝会,姜大人不出群臣意料的又被叫到yu房问对,除了汇报最近的造舰计划以及海军发展目标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张韬商谈北伐的后勤问题。这件事姜田是个绝对的外行人,别看他在nei部课程中开设了《动员学》,但是那种囫囵吞枣的东西也就算得上是启蒙,真要展开了讲绝对不是姜田这种伪军mi所能通晓的。但是他有个优势被张韬所看重,那就是掌握着这个时代并不具备的物资储藏技术。

        “就像我刚才的那样,铁皮罐头的制作成本过高,无法作为大军的常规补给。而陶制罐头的重量与坚固程度也限制了它的使用,除非是类似于番茄酱之类的维生素补充品,否则一般的骑兵携带并不方便,反倒是脱水蔬菜与压缩饼干堪称绝配!”姜田看着手中的从军队各部门反馈上来的报告道:“另外我建议加大土豆的收储工作,这玩意无论是营养、口感还是储运、充ji的能力,堪称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的必备liang品。”

        张韬点点头,深有同感的道:“想当年我在打游击的时候,一般都是在ZHAN斗间隙啃一块烤山芋或是蒸土豆,这就算是ZHAN斗时的营养加餐了……可惜现在只有皇庄的农户种植土豆,推广工作还要加快才行。”

        “已经很快了!”姜田从一堆报表中翻出一张纸:“京城周边的民田因为皇庄的带动作用,玉米、红薯、土豆的种植面积已经相当广泛,但是南方的百姓还并不理解这些作物的真正价值,只是在看到了军队大力收GOU,这才出于经济目的种植,想要让普天下的农民接受新作物,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长江以南的地区还是以稻米为主,产量也比北方要高。”

        作为一个从夏朝开始延续至今的农业明,虽然商朝立guo是以工商为主,但毕竟从周朝以后中华明就再也和农业分不开关系。中华明之所以能傲视全球领先两千年,也是和重农主义分密不可分的,但凡农业技术出现革命xing的提升,或是农业生产制度发生重大改革,都能带动一个朝代走向辉煌,任何一个地区的农业一旦发展起来,都会迅速的在几百年nei从落后的蛮夷之地变成天府之guo,四川如此江南亦如此。而即便是明的发源地,一旦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则会迅速的退化成老少边穷,比如陕西的黄土高原。

        也难怪中guo历史上任何一个能延续百年以上的朝代,都无不重视农业的发展。满清能在关nei站住脚,除了血xing屠杀反抗者之外,最重要的也是在明末这些海外经济作物传入之后,到了一个开花结果的集中爆发的时期。从这一点看明朝也堪称是倒霉到家了。不过正因为明末三农问题没解决好,所以它的衰亡也算是咎由自取。

        三农问题基本上就是中原王朝一个永远无法摘掉的魔咒,即便是完成了工业化改造,费除掉农业税的21世纪,三农依然是guo家政府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谁让农民的人数多,而且还都是资产阶级呢。中guo的经济基础就建立在这个占总人口六成,却拥有大量土地的农民手中,别看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真论起资产与创造的价值,比绝大多数的城市人口要多得多。哪怕是08年的金融危机,帮助第二产业度过第一次大冲击的也是这帮平时被人瞧不起的农民,一个家电下乡政策挽救了多少产业工人的饭碗,又压制了多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一点没人能够睁着眼睛瞎话。

        每当提起这段历史,张韬作为一个纯粹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持者,都会无限的感叹。从他的经历中可以很自然的总结出这个结论,中guo之所以能迅速的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完全是靠农业做支撑抵消掉所有可能出现的危机,这才磕磕绊绊的迎来了改革开放,所以在这个时空,农业人口占全guo人口八成以上的qing况下,张韬怎敢一味地推广工业化而不关注农村。也只有当农业能产出足够多的剩余物资时,才可能会让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工业化也才会逐步成型。历史上欧美靠贩卖黑人来充当农奴完成了工业化转型,现在姜田则将眼光放在了日本身上,这帮吃苦耐劳的矮子的确很适合变成农庄里的契约奴。

        “从你的数据上看……”张韬看着姜田搞的工作销项表:“似乎在今年冬天就能完成第一次ZHAN役的物资积累,并且足够先遣部队建立前进据点支撑到来年开春!”

        姜田瞥了一眼张韬,没看出对方有什么喜形于se的样子:“是的,前提是出兵总规模不能超过10万!否则后勤压力骤增,且冬季不确定因素过多,但是咱辛苦,草原上的更苦!我还是建议稳扎稳打递次推进,直到靠guo力将草原上所有的反抗势力彻底挤压致死,不要搞朱棣那种千里奔袭直捣黄龙的ZHAN法。明朝因为后勤及guo力的原因无法支撑几十万大军常年征ZHAN,搞闪电ZHAN虽然见效快但是后遗症也不少,大军前脚撤退人家降而复叛的事qing上演了几千年,该是结束的时候了。”

        张韬盯着房里悬挂的地图久久沉yin不语,他的眼光停在长城一线,没有比这里更适合作为前进基地补给中心的地方了,万里长城一直以来都被世人看成是防yu设施,其实在雄才大略的君王眼中,这里应该是进攻的桥头堡才对。

        姜田顺着他的眼光看去,知道对方的盘算,所以探寻着问到:“当年的对越自卫反击ZHAN您还有印象吗?”

        张韬还是没出声,但是点了点头。

        如果共和guo的三大对外ZHAN争中,抗美援朝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兵团阵地ZHAN,和这一世的复guo之ZHAN很像。那么对印自卫反击ZHAN就是出奇制胜的步兵版闪击ZHAN,作ZHANSI想契合了历史上的朱棣扫北。而对越自卫反击ZHAN则堪称guo力碾压ZHAN的经典,liu尽敌人最后一滴鲜血的法不再是一句口号!这也是姜田极力推荐的北伐ZHAN术,也许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最终效果却绝对完美,几十年后草原上将只剩下彻底归顺的牧民,这些幸存者还会口口相传当chu招惹中原的愚蠢。就像汉末的南匈奴都自认为是汉家传人。

        知道姜田所SI所想的张韬不得不在心中SI索,这家伙平时不显山不漏水,ZHAN略规划上的毒辣之chu简直堪比那些搞了一辈子政治的老油条,难道这也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学会的?但是不得不这条计策的狠毒之chu就在于一开始并不显露出其威力,等敌人甚至是朝堂上的反对派发觉其根本目的时,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不可逆转。这个政策一旦执行下去,首先被坑的并不是草原上游dang的鞑子,而是那些靠垄断粮食产销而控制guo家的士绅!军队拿着大笔的现金征粮,那些有着地主、官员背景的粮行就会因为无法正面对抗,而逐渐边缘化,自己就可趁机完成粮食统GOU统销!

        在guoZHAN的大义名分下那些家伙除了反对ZHAN争规模之外,无法从任何一个角度阻止guo家接管粮食收GOU。而姜田的规划中ZHAN争规模却并不庞大,只是每年在边境上不停的袭扰敌对部落,确定周边安全或无人反抗之后ZHAN线前移,再建设一串军事堡垒重复前边的故事,这种层层推进缓慢挤压的做法控制着ZHAN争节奏不,还使得缺乏攻坚能力的草原骑兵机动范围逐步缩,直至彻底被消灭,至于对方会不会逃进西伯利亚,姜田表示只要不推进到北极圈,这个ZHAN略就不会停止!

        粮价稳定之后农民的收入就稳定了,新作物的推广也可解放人力jin ru工商业,而后带动工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工业制成品因为附加值高又可以拿来和周边guo家进行贸易,推动工业化改革。人力缺口会因为经济繁荣而吸引到优质移民,尤其是日本人,这帮矮子无论是发配到边疆屯垦,还是直接操DAO子上阵杀敌都是理想的人选。最后是北方和中原周旋了三千多年的游牧民族,在充沛的物资以及人力资源下磨光最后一点反抗的念头,只得乖乖的接受中原统治并成为整个经济链条中的一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