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等待姚广孝 (1 / 2)
朱文已经不做皇帝了,他选择离开了应天城,去了中原腹地河南地区。
在一个叫做朱家庄的村庄里,他花了二十五两银子买了二亩半地,花了三十两银子请了工人盖了一座房子和粮仓,为了和银票上的建文皇帝有所区别,他的右眼戴上了一个眼套。
此时,正是农历八月十五。
老百姓们已经开始浇水灌地。
朱文也开始在干涸的农田里灌水种地。
此时,他想完全抛却做帝王的累与烦,一心一意把自己接下来的时间都用在种地上。
朱文他不懂经商,不会做手工艺品,只能种地。
这个朱家庄的人见他也姓朱,是皇姓,说不定五百年前大家都是同宗,就把他当成自己人一样看待。
朱文种地可是一把好手,犁地,把地。
朱文种地可不是真的为了种地,他在此等待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小朱元璋七岁的和尚姚广孝。
姚广孝出生于乱世的他从小好学,擅长吟诗作画,十四岁出家为僧,取名道衍。交际广泛,当时的名士如杨基、宋濂等人和他关系都不错。
但他所学习的却不是当时流行的程朱理学和经世之道,其实和尚学这些也确实没有什么用,但让人惊奇的是,他也不学佛经。更为人称奇的是,他虽身为和尚,却拜道士为师!宗教信仰居然也可以搞国际主义,确是奇闻。
他的那位道士师傅是个不简单的人,他的名字叫席应真,此人也是个奇人,身为道士,不去炼丹修道,却专修阴阳术数之学。道衍跟随着他,学习的也是这些东西。
所谓阴阳术数之学来源悠久,其内容庞杂,包括算卦、占卜、天文、权谋机断等。这些玩意儿在当时的人看来是旁门左道,君子之流往往不屑一顾,但实际上,阴阳学中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分析,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话说回来,学习这门学问的一般都不是什么正经人,正经人也不学这些,因为科举也不考阴阳学,但身怀此学之人往往有吞食天地之志、改朝换代之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此外,学这门学问还是有一定的生活保障的,搞不成阴谋还可以去摆摊算命实现再就业。
一个不炼丹的道士,一个不念经的和尚,一支旁门左道之学,道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成长起来,成长为一个阴谋家。他读了很多书,见过大世面,了解人性的丑恶,掌握了权力斗争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够做一番事业。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他虽结交名士,胸怀兵甲,却无报国之门。因为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语文,不考他学的那些课外知识,而且他学的这些似乎在和平时期也派不上用场。有才学,却不能用,也无处用,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道衍都处于郁闷的状态。
可能这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了,他开始消极起来。
既然在家里烦闷,就出去玩吧。和尚旅游,地点最好还是寺庙。全国各地的寺庙大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当他到嵩山寺游玩时,碰见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这个人给精于算卦的道衍算了一命,准确地预言了他未来的前程和命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