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太初二年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二一章 太初二年 (3 / 4)
        时间悄然的来到了太初二年的四月,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正好距离卫右渠和乌维兴兵来犯整整一年。

        这一年注定是大汉不同寻常的一年,胜利的一年,百废待兴的一年!武台殿主殿上,霍光与府中属吏齐聚一堂,又一场宛如小朝会一般的会议开始了。

        “禀大将军。从安侯来报,渔阳上谷五郡防线已经重新部署启用。匈奴如今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匈奴女王与儿单于和右贤王之间互不承认,三方各自为政相互攻伐不断,匈奴至少数年之内无暇南下,北方战事已经彻底结束。”大将军长史杜延年宣读着手中的文书,却是再为霍光汇报北方的情况。因为乌师庐虽未单于,却并未掌权,因他年纪小,大汉方面便习惯性的称他为儿单于。

        “传令朔方并州,原有官员全部各归其所,尽快通知民众返回家园,凡属沦陷区全部免除税赋三年,务必尽快恢复生产。另传令益州所属各郡,迁益州囚徒填充并州朔方。非死罪全部赦免!”霍光随即下令说道,他的部署也已经从战争转为了重建。

        “另有扬武将军和梁王来报,如今卫右渠只余两万残兵,退守水一带,伪卫王已被诛杀,幽州战事也已基本结束。”杜延年继续说道。卫右渠在梁王和王元的夹击之下,如今也是穷途末路,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嗯.....知道了。听说长安学宫已经有不下千人了?所上报的学派竟已多达上千家?”霍光本打算对幽州和朝鲜也做出一番部署,不过好像他想起了什么,最后什么也没有说,反而是问到了已经建成的长安学宫上。

        “确实如此,属下曾听浑天侯抱怨过,说其中一些人不过是滥竽充数,欺世盗名之徒而已。”杜延年点头说道,浑天侯便是落下闳,如今的学宫祭酒。

        “安排一下,下午空闲了,本将军亲自去一趟学宫。”霍光脸上神色看不出什么变化,不过语气中却流露出淡淡的肃杀之气。

        当霍光在安排着前往长安学宫的时候,汉武帝在长乐宫的海棠树下也听着张安世汇报着一模一样的内容。

        “这么说匈奴暂时无虑了?这三方势力中谁家最大啊?”汉武帝悠悠的开口问道。

        “回陛下,应属乌雅女王势力最强大。她不仅占据了匈奴大部,而且多是水草丰美之地,另外她建立的是教政合一的政权,其治下民众也都是教民,听说这些匈奴人已经视乌雅为神,对其崇拜极度狂热。恐怕不出几年匈奴又将一统了!”张安世在汉武帝的授意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匈奴的信息,其中更是重点关注着乌雅。如今他们对乌雅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既然如此.....传朕旨意,命从安侯上官桀率原右扶风驻军返回长安。另外也传旨梁王和淄川王,让他也带兵回长安吧。再封扬武将军王元为扬武侯,剿灭卫右渠残部,并镇压朝鲜,在朝鲜故地设置郡县。”汉武帝突然微眯着双眼,神色严肃的说道。

        原淄川王太子刘康,已经于两月前正式继承了淄川王位,他的父亲刘建寿终正寝,刘康虽然未在国内,但淄川国早已是刘康囊中之物,加上长安方面的认可,刘康便成了第一个在战场上继承王位的大汉诸王。

        “这.....此时召回这么多军队?会不会影响大局?”张安世第一次在汉武帝面前露出了迟疑,几十年来张安世从未质疑过汉武帝,甚至都从未表露过自己的意见。但是这个时候汉武帝突然召回前线主帅,还同时带回十几万大军到长安,张安世都感觉一阵心惊肉跳。作为一个臣子,作为一个大汉臣民,他不愿意看到这个时候的大汉再生事端!

        “朕心中自有分寸,照朕说的做吧。”汉武帝没有生气,没有因为张安世质疑自己而恼怒。从这件事上倒可以看出,如今的汉武帝虽然老迈,却没有出现原本历史上的垂暮昏聩之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