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九回 制盐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第九回 制盐 (1 / 3)
        对楚浩来说自由意味着繁忙,不过是把自己绑定到另外一种生活。他们要为这次出行做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玛瑞娜和楚岳,他要提前安排。楚岳暂时安全,只要玛瑞娜捅的娄子不被发现,就不会出大事儿。

        楚瀚和秦铭整个春天都在广州改造船只,楚浩把出行的消息发给他们之后,就出发去往山后郡。

        杨卫州为楚浩准备车辆,亲自把他们送到板渚,找机会向楚浩汇报有关刺杀明崇俨的那位杀手已经秘密送往辽东,他们的家人也被解救出来,暂时在板渚,打扮成船上人家,等楚浩的他们东行的船一起出发。这是楚浩的安全隐患,他要十二分小心。

        还是老办法,前后商船货船,楚浩和燕西的那艘大船在中间,顺着黄河一路向东北行进。

        燕西对生意并不上心,也不擅长,她最喜欢植物。凡是船队停留住宿,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燕西要统统问个明白,感兴趣的就采集起来。

        有些植物的特性,当地人也不一定知道,楚浩就专门派人找大夫来供她咨询,只要不影响行程,她愿意看、想要问、必须收的就都随她。

        二十多年,她的活动范围就在两都及周边,靠宫女、太监和侍卫也能听说和收集些特色植物,这次东游,算是开了眼界。

        在楚浩各地的生意网中,销量最好的是铁器,铁器当中最紧俏的是农具和钢针,这是楚瀚和秦铭的辛劳的结果。

        传统钢针最困难的就是穿孔和打磨,还要炒、蒸、淬火,过程十分艰辛复杂。

        楚瀚制作的钢针,分不同地区加工,在铁矿地带生产出钢丝,运到人口密集区,拉丝、校直、切割,再运到水边的作坊打磨、制鼻、热处理、研磨、串亮、精磨、抛光。

        因为分工、前期钢丝特殊的配比和工艺,使得后面的流程简便、省力,加上专门的器械,做出来的针规整、坚韧、光滑、不生锈,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不管各地有多大的贸易壁垒,商人还是想尽办法到他们的作坊进购货物。

        小小的钢针装在特制的木盒里面,木盒上有楚旷和楚瀚画的图案和口贝力的牌子,迅速占领市场。

        农具在北方最受欢迎的是侧翻犁。之前百姓用的犁,犁头是凸出的半圆,下到地里,土向两边翻落,不可避免加重了下面一行作业的翻土重量,人畜生拉起来特别费劲,且犁头厚重,操作不便。

        楚瀚和秦铭在材质上下功夫,还根据土的翻转方向,设计出侧翻犁,他们把一个厚钢板,略略卷起一个弧度,前面留长尖,尖插进地里,土随着这个弧度,只向右边翻,即生力又省时,不会压土影响下一行的耕作。价格也要比村里铁匠打制出来的便宜,一经推广,便供不应求。

        楚浩把铁器盈利的两成分给楚瀚,这就是为什么楚瀚能够支撑波斯的重要原因。

        在楚浩的生意帝国里,有不少这样的富豪,他们大都拿抽成,很多人是独立一个买卖,跟楚浩只是贸易关系。形式多样,因地制宜,楚浩做事很活泛,追随他的商人也不断增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