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第五回 引领 (1 / 7)
楚旷设计的家具在河北道逐渐闻名,继而在京城也非常受青睐。分工合作使得产量提高很多,而一件东西的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技术也更加成熟,工艺更加精湛。彭之林一年赚的钱比他过去五年赚得都多,单单一只生漆箱子,不到一个月就卖出一百多件,成为木坊的经典。
这只箱子长五尺,宽三尺,高三尺,只用质地上好的木材拼接和卯榫,刷大漆,通身光滑乌黑,略微泛着紫光;帽盖箱顶,八个沿、八个角包铜活祥云花边,拐角处用双头祥云如意铜扣;盖帽正前上方做铜活祥云团纹,两侧两个耳形素铜把手,四个小菊花铜圆扣连接箱体;正前面板装饰两朵一尺直径、双层花瓣的菊花图案铜活。整个箱子简约、精致,非常上档次,做成大、中、小三个型号。不论在河北道,还是在京城都是贵族家里摆出来撑场面的家具。
冬天一到,彭之林带楚旷回苏州,想把青州木枋的模式搬到苏州去,顺便也让楚旷和他一起在南方过个元日。
几年来,楚旷对回家已经绝望了,阿朱几次进京,都没有给他带回来好消息,家门上的封条还在。所以他决定和彭之林去苏州,反正在齐州等和在苏州等,都一样。
楚旷早就听说过江南秀丽、富庶,百闻不如一见,这里的商业繁华连京城长安都无法比拟。战国时伍子胥设计建造的老城和河道,近千年来大都保持原貌,城内一步一桥,三步一河,景致变化万千。没有时间和地点的约束、没有战乱,城镇到处可见的街市,穿梭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各式各样的店铺任意开在街道两旁或角落,琳琅满目的货物应有尽有。比比皆是的丝绸布庄迎接着南来北往的买家,殷实的商人盖成一座座江南雅致的别院,白墙墨瓦、小桥细水,配上苏州特有的园林,那样富足、恬静、悠然地生活着。
彭之林的夫人、三个儿子和儿媳,地下跑的、怀里抱着的三个孙子和两个孙女儿,一大家子都来迎接楚旷,让他感动之余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人‘如果没有意外,我的家里也会是这样儿孙满堂、一番热闹景象吧。’
彭之林的三儿子热情地说:“父亲,各院一时收拾不出来像样的房间。就让小弟先住进宛兰楼吧。”
彭之林高兴道“也行,在我这院里倒是更便宜些呢。”
宛兰楼是一个小姐闺楼,外观看年代已经久远,里面却清新、细雅。一进门楚旷就看到自己画的三幅残荷花叶,被人用苏绣复制挂在墙上。
彭之林解释说:“那是我的外甥女儿澄澄秀的。前年我把你的画拿回来,她很喜欢,说比这里的画工画得强百倍,就攒线秀了出来。她还一直催着我给你约稿呢,只是你最近忙,我就没提这件事儿。”
“惭愧。”
“哎,我没有女儿,只有一个姐姐,姐姐也就生了这么一个女儿,自然人人都对她疼爱些。这是当年澄澄母亲的闺房,后来澄澄经常来住。你呢,就暂时住在楼下,你婶母为你在旁边的厢房准备了屋子,年前就可以搬过去。”
“我还是住在木枋里吧,这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