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中 我对何悦说 (2 / 5)
大海和那位村中根林爷,实际上并没有多么大的联系,仅仅因为大海对秦腔音乐的热爱,才记住了根林爷。
大海无师自通地学习会了吹笛子,以为是无师自通,实际上他对吹笛子的学习,来这于村中那个大舞台,冬天的晚上,县剧团或地区剧团,来村子给村里农民演出,演出的地点就在那个村中大舞台,离大海的家没有一百丈之远。
有一个冬天的晚上,县剧团在村舞台上演戏,正式的有秦腔戏没有开演之前,有一位县剧团的乐队队员,先站在台前,吹奏了一首笛子曲,大海听他吹笛子,那脸上那沉着的表情,都让大海记在心中了,连每一个音符都不想从耳朵里跑掉。大海的学习吹笛子就是这么听他人吹笛子中慢慢学会的。
大海学习会了吹笛子,被村子里王支书发现,村子里成立了一个农民剧团,被吸收到乐队里,担任吹笛子。
有一个冬天的晚上村剧团演秦腔戏,还没有开始之前,来一位村中的大师级人物,他手中拿了一把板胡,没有人请他,他是自己来的。他一来,村剧团乐队人员都全体站了起来,表示敬重和欢迎。
大师来到地方,就是村舞台东边南边那个窗子下边一大片椅子近前,十多名乐队队员之前。
这个人是谁?就是那位村子里的根林爷,那位老秦腔通。
村剧团乐队,拉秦腔板胡的,本来有一位何大,根林爷没有来到之前,他就是第一把板胡,他来到了,就退到第二把位置,他放下了板胡,改成了拉二胡。乐队队员们都对苏爷有一种自然佩服敬重的心理。
苏爷用秦腔伴奏,不看谱子,他板奏的谱子全在他心中装着。
那天晚上,正式的秦腔戏开始的时候,苏爷板奏得一丝不差,和每位乐队队员用各人手中乐器伴奏的谱子相同。
那天晚上,大海也记不得到到底是哪一年,但苏爷为村中村剧团演秦腔能拉板胡,却让大海一直记在了心中。
大海上小学五年级时候,有一位在大海心中永远是青年的老师苟英杰老师。苟老师个子细高,脸色淡红,给学生讲课的声音柔和,并且善用比喻。
有一年六一,苟老师给班上同学排了的一个表演唱节目。
苟老师把大海从教室叫到他的办公室,教室近前一个方院子,院子南边一排平房,一小间一小间的,每一小间住一位老师,苟老师住在东边那一小间。院子中间有一棵大古树,树枝上边,挂一个大铜钟,用绳子拉一下,就响一下,节奏快慢几下,由学校里一位校工给拉,这口铜钟管当时给学生上下课的铃声,铃声传得很远很远,大海的家,离学校两里地,大海好几次在家里,去学校迟到了,听到了学校院子里的那清亮的铜铃声。
这所小学时院子那古树上系的一铜铃,从少年一直响在大海的心中,让大海记住了少年,记住当小学生的一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