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游览胜地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4章游览胜地 (1 / 5)
        马英呆了一呆,跳下马道:“少爷,老奴还是不去的好。”

        雷鹏下了马,命侯树升等人捡拾柴草生火,而后说道:“马老,你太见外了,自从你放下屠刀之后,我便将你以及十二铁骑视为最亲近的人。我与诸位都是一家人,没有秘密可言。”

        “少爷知遇之恩,老奴不敢言谢,唯有铭记心间了。”马英心潮澎湃,将感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间。

        雷鹏一行于半夜时分进入锦绣谷,探望了舅父云展鸿一家以及智顺和尚等人,黎明前便匆匆离开锦绣谷出山,赶往莫高窟。

        他不能消失得太久,消失太久会引起各方的猜疑。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位于沙州东南五十里,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三四里,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沙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而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戈壁大漠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始建于北魏,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四里长的鸣沙山断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

        而此时的莫高窟,历经明末清初长达数十年的战乱,已经残破不堪,佛像与壁画毁坏十分严重。大清王朝正面临着三藩作乱造反的严重威胁,对这些边陲小镇的遗迹尚不遑顾及。直到康熙后期,将嘉峪关外大片疆土收入囊中之后,才开始管理修缮。

        十余年前,一位游方僧人途径千佛洞,看到这片丛林圣地几将湮灭,十分痛惜,遂发宏愿,要以毕生之力,修复破损的洞窟佛像。

        老和尚年近半百,法名无尘,一张古铜色的脸饱经风霜,一袭破旧的僧袍补丁累累,无法辨认是灰是白。唯独一双老眼黑白分明炯炯有神,亮得像星星,顾盼间有微芒流露,似乎能看穿人的心底,一个年近半百的出家人,似乎不该有这样的眼神。

        千佛洞有四五百个洞窟,二千余尊大小佛像,大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毁损,修复工程浩大,需要大把的银子。出家人一假一切假,一空一切空,除了一具臭皮囊,一无所有,何来银子?

        自古以来,寺庙道观的修缮扩建,一是朝廷资助,二是民间募化。

        大清王朝大业初定,内忧外患,不遑顾及,当地府县的父母官更不会施舍一两银子,唯一的来源是民间募化。西北地瘠民贫,刚刚摆脱战乱,能有多少银子?因此,无尘和尚奔波十余载,只修复了最下层的三个洞窟,另外三个修复了一半,七八工匠正在脚手架上修修补补忙忙碌碌。

        看景不如听景,尤其残破损毁严重,几乎成为废墟的古迹胜境,更令游客兴味索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