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8章 尉缭墓,可共举 (2 / 3)
这时候,和氏璧和随侯珠都在楚国。
后来,和氏璧到了赵国,还曾有过完璧归赵的典故。而随侯珠,则一直留在楚国。
再后来,和氏璧和随侯珠都到了秦国手中。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因为李斯的《谏逐客书》中提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秦一统六国之后,和氏璧被做成了传国玉玺;刘邦灭秦之后,依然作为传国玉玺,此后又传承多个朝代,直到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登楼投火,才开始下落不明。
但这随侯珠,却是从李斯的《谏逐客书》(秦王嬴政十年)之后,就没了下文。
有一个说法是,随侯珠是进了秦始皇陵的,因为是“夜明珠”,所以在秦始皇陵中“以代膏烛”。
而老包寻找的位于子午山的一处隐秘的秦朝墓葬,时间上倒是能对上,但是比之随侯珠在秦始皇陵中的可能性,实在是小很多。
“爷爷,子午山的这处墓葬,到底是谁的墓葬?这个知道么?”吴夺紧接着问道。
“根据老包的说法,极有可能是尉缭之墓!”吴大志摸出一支烟点上,“我没想到,他这么多年一直在搞这件事情,基础信息还挺多,只是没有结果。”
“随侯珠在尉缭的墓中?”吴夺想了想,“这个人有点儿神秘,相关史料太少了。”
确实,尉缭的生卒年份不详,姓啥也不知道,只知道叫“缭”,因为嬴政为秦王时期,他被任命为秦国国尉,才被人称之为尉缭。
尉缭是诸子百家中的兵家人物,《四库全书》中有《尉缭子》,称尉缭子为鬼谷子的弟子。
尉缭不仅为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出谋划策,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而且相传他懂的相面和占卜。
据说,他在辅佐嬴政的过程中,看出:“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不可与久游。”
而且他也看出,秦之国运不长,将会“二世而亡”。所以,后来他找了个机会,和心腹弟子“一夕遁去,不知所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