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大结局1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6章 大结局1 (2 / 3)
        牧野战场上西歧周方国收纠的大量高大上的武器,身后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最后经艰苦卓绝的厮杀,大商帝师只剩下不足几十人,帝辛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带上身边的几人离战场来到鹿台。商军残余的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

        申姜在西歧募兵营山脚下,远远地看到了姬发他们,脸色激动,慌忙飞了过来。小桃花也终于见到自家母亲,眼神通红,迅速扑了过去。“娘亲!”申姜一把抱住小桃花,一脸泪水纵横,道:“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她慌忙看向姬发,震惊道:“姬发,你没事吧。”姬发的脸色微微转红,伤势恢复了七七八八,摇头道:“没什么大碍了。”

        帝辛见大势己去,登上鹿台,姜老二骑着小麒麟来到鹿台下:“陛下,这遍地狼烟,其实最终也只是为了取消世袭一句话,当年臣劝陛下不要谈论取消世袭,这将断了天下诸侯的念想,使天下八百诸侯都成了背宗弃祖的罪人,以至于以死相博,成今日之灾。如能收为当日圣谕,在下愿替陛下游说诸侯,仍为天下共主!只是这代价太大了,苍生皆为忠勇之士,何来罪业?众生无罪啊!”

        “姜老二,你小看了朕,朕如心系帝位,人生短短百年,大商国土纵横数千里,还不够朕任意恢霍?而结果呢?诸侯林立,无日不为国土争战不休,生灵在无序的纲常中沦丧,惨死屠戮血流飘橹,这样失去的大商臣民又的何止千万,远胜于朕一统天下损失的兵民,然天道轮回,有功天道必赏,有罚天道必果,这遍地狼烟,生灵涂炭,又该赏谁,又该罚谁?今日朕帝辛已败,这大商寸土,岂非被众诸侯瓜分殆净,难道还有朕容身之寸所?朕受命与天,孜孜勉勉红尘数十年,为天下苍生勤耕不休,成王败寇,又岂能委曲求全?红尘一遭,只不过不忍天下诸侯你争我伐,民生艰难,饱受刀兵之苦,故一心取消分封,一统诸侯,余生不多,而随朕征服天下,有拳拳之心的文臣武将,大都为朕之伟业身死道消,又有多少愿意屈膝求降?生不能完成天下一统,又何必苟延残喘?”

        “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熊熊大火中,一道长虹破空而出,帝辛虹化飞仙,自此之后,再无人皇。帝辛为历史上最后一个人皇。

        商朝正式灭亡。在这场残酷的征伐之中,双方损伤太多,最后的百余个大商遗臣,宁愿为奴也不愿降周,如果让其活着留下,祸害无穷,终为掀起反周大潮,姬发无奈,遂将一百多个商朝的遗臣贵族带回周京,作为武王祭祖的人牲全被被杀死。

        周武王灭纣以后,在离丰京二十五里外的沣水东岸,建造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新都,定名为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八百诸侯共贺姬发为天下共主,并尊他的祖宗古公父为太王,祖父季历为王季,父亲西伯昌为文王.从此便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

        姬发为了减少杀戮,把殷商的遗民封给帝辛之子殷郊。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周武王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武庚治理殷国。

        然后又命召公放箕子出狱。命毕公放百姓出狱,在商容的闾门上设立标志以表彰他。命南宫括散发聚集在鹿台的钱财和粮食,用来赈济贫苦的野人和贱民。命南宫括、史件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宝玉。命闳夭为比干之墓培土为冢。命宗祝祭享于军中,然后撤兵回到西方。

        姬发巡狩,记录其政事,作《武成》篇。封诸侯,分赐殷的宗庙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姬发追怀古代的圣王,因而嘉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帝尧的后代于蓟,帝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接着又封功臣谋士,姜尚是第一个被封的,被封于营丘,为齐:即是当初的吕国和莱国的合称。封周公旦于曲阜,为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周武王召见九州之长,登上豳的高地,遥望商的都城。心中系念大商那一百遗臣,被自已用于生人活祭,武王回到周宫后彻夜不眠,弟姬旦来到他的住处问:“为什么不睡?”武王说:“告诉你,只因上天不接受殷的祭祀,从朕没生下来的时候算起,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年,远郊及以外到处是麋鹿和飞虫。因为上天不接受殷的祭祀,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功。”

        姬发刻碑纪念十大乱臣,即师尚父、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曹叔振铎、散宜生、南宫括、太颠、闳夭、武王后邑姜。后世的孔夫子比较重男轻女,坚持认为:“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论语?泰伯》),把武王后邑姜排除在外,其实邑姜功劳最大,试想这么大的战场,由一人掌管后勤,且做得如此之好,世间男子有几个能比。

        西归后把史官把经过记录下了,作史书《武成》,分封诸侯,瓜分从殷商王宫里夺来的战利品……武王为啥没有给周公分配任务?因为姜老二带着人马急匆匆地赴齐国上任去了,朝中要一个抓大局的人,这周公顺理成章便成了抓大局的人,不负责单项具体事务。武王原本就把自己的四弟当做宰辅之才来培养。虽然没有涉足具体事务,但随武王伐纣,进一步锤炼了周公总理全局的才能。这为周公辅政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