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京营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京营 (1 / 4)
        午后,曹化淳也派人给朱慈烺送来了三份卷宗,第一份是崇祯元年李邦华整顿京营的卷宗。

        翻看卷宗仅看了片刻朱慈烺就凉了不少。京营到了崇祯时代真是迎来了至暗时刻,兵源上都到了无兵可用的地步。

        卷宗记载,“皆诡寄靡饷,无一人可用,盖甲鬻于乙,乙鬻于丙,更易不知凡几”

        相互顶替托名,根本无人实际参战。有的士兵竟然可以追溯到嘉靖隆庆时代,简直明代版冥府神兵!

        而从军的实际人员呢?

        “非市井游手,即势宦苍头,从无纪律”。军队成分非常差,根本无法维持正常军事训练活动。

        京营的指挥权被转移到了多方势力的手中——勋贵武臣、提督宦官、协理文官各分一杯羹。

        武官作为军队的直接统帅,经常克扣各种名目的军费军饷,以至于“支粮则有,调遣则无”。

        也就是说,军饷会按照规定发放,但是实际却没有这个人,军饷落入将领私囊。

        更有甚者,名将郭英之后郭勋竟然将骑兵战马草场租借出去以获利润,使得部队战马无从补给。

        而实际在营的部队,也时常领不到军饷,因为“口食不给”、“以相保寝食而已”。

        士兵素质极为低下,往往面有菜色、不能穿戴甲胄,骑兵也“上马亦不能挥鞭而驽马”。

        更过分的是军队的“占役”,也就是说权贵与官员们把兵士当奴隶使用。

        李邦华到任视察京营状况,花名册上的二十余万大军,实际仅存一万七千人。

        看到后半部朱慈烺的心情才稍稍平复了一点,在李邦华的整饬下,兵员又恢复到了十七万人,京营年可得军费一百六十九万石粮。

        但是李邦华整饬京营的改革触动了利益集团,以至于“诸失利者衔次骨,而怨谤纷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