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别让我放下玫瑰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别让我放下玫瑰 (2 / 5)
        ……

        第一次第乌海战是指1509年2月2日至3日发生印度第乌的一场争夺香料贸易权的海战。参战一方是葡萄牙,另一方是埃及马木鲁克苏丹国、卡利卡特扎莫林和古吉拉特苏丹的联合舰队。

        葡萄牙人以少胜多,以十八艘船、不到两千的兵力打败了**人和印度人的联合舰队。而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损失。**联合舰队的失败除船只性能落后和训练不足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部不和,由于印度人中有人私通葡萄牙,断绝了埃及军队的供应,以至埃及军队愤而离去,最终导致了联合舰队的分裂。

        此战的战略意义可以同勒班陀海战,阿布基尔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和对马海战相提并论,虽然规模无法与之相比。它标志着**和回教的对抗从地中海地区发展到了印度洋地区,而印度洋是当时国际贸易的决定性竞技场。

        在原时空,第乌海战使葡萄牙人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权,控制了印度洋地区关键的贸易口岸和沿海地区,如蒙巴萨、索科特拉、荷母兹、果阿、锡兰和马六甲,开始称霸印度洋。而由于印度洋控制权的丧失,使回教世界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而转衰,也成了当时最大的**国家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在陆地上很难对付的土耳其人,在海洋上却无法与欧洲人有效地对抗。随着被赶出印度洋,土耳其人的侧翼受到了欧洲人的直接威胁,从而形成在陆地上欧洲人的防守和在海洋上的欧洲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态势。更为严重的影响是在经济上香料贸易控制权的易手,沉重打击了**人而欧洲获益极大。

        但是,这个时空有了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兴起,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首先,16世纪的葡萄牙人根本做不到原时空那样风光。这些年来,大明帝国逐步蚕食了葡萄牙在印度的地盘,葡萄牙风光不再,为了保住印度洋上的根本利益,葡萄牙王国实际上已经沦为了大明帝国的附庸。

        不过这也导致西班牙王国担心大明帝国的报复,始终不敢吞并葡萄牙,葡萄牙王国一直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大明的帮助下,在欧洲也成为了一个区域性的小霸主,没有哪个欧洲国家敢小觑葡萄牙。同时,葡萄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也保证了利益。总之是有得也有失。而那些印度各土邦情况跟瀛洲各大名接受瀛洲总督府统治类似,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外交和军事都要受大明朝廷的管辖。本质上沦为了大明帝国的附庸。

        实际上,葡萄牙人在和大明的交往过程中逐渐走到这一步,也是一种必然。首先是葡萄牙实在太小了,本土人口少,又是一个弹丸之地。另一方面,大明帝国虽然和葡萄牙王国关系不错,但天大地大生意最大。这几十年来,在齐王这个黑心商人的指使下,大明皇家海贸公司加强了和**人的联系,不断的通过贸易手段向**人出售先进武器,这也使得**人没有被欧洲人拉开太大的距离。

        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皇朝两个利益集团在这场争斗中,谁都没有占到上风。有弊就有利!战争是科技的催化剂。经过漫长的战争,欧洲人和**人在科学技术上也突飞猛进,这两个地区的科技水平都提前百多年达到了原时空十七世纪中叶的水平,欧洲人和**人几乎同时进入了全火器时代。换个角度看,这也许是另外一种有得有失吧!

        去年底,**人突袭第乌,击败葡萄牙印度舰队,夺取了第乌港口并围困第乌城,最后破城而入。**人也猜得出来走投无路的葡萄牙肯定会向大明帝国求援,因此,大明舰队已经逼近了第乌,**人是知道的。**世界虽然知道大明帝国强大,但毕竟没有正面交锋过。同时,**人也没打算束手就擒,他们决心抵抗到底。不过,**人不团结的本性在军事会议上也体现出来,果不其然,**联军的战术讨论中满是犹豫和互相猜忌。

        **舰队力量包括:马穆鲁克王朝的六十艘克拉克帆船和一百一十六艘桨帆船;四十艘古吉拉特的克拉克帆船;波斯萨非王朝将军阿亚兹的弗斯特船,由于去年跟葡萄牙驻印度舰队的交战中损失巨大,现在数量下降到一百三十艘;可能还有二百七十艘来自卡利卡特的轻型船只。**联合舰队一共有四万四千到四万五千人。**人所有的战舰如今都停泊在第乌所在的河口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关于如何迎敌,**各国之间意见不一。

        马穆鲁克埃及海军司令侯赛因希望早一点主动发动进攻。现在大明舰队经历了漫长航行,又刚刚经历风暴,肯定实力受损。在大明舰队还没有调整好的时候,集中所有的战舰就在外海与其交战,才有更大的把握。波斯萨非王朝统帅阿亚兹却不敢苟同。

        阿亚兹私下觉得这是埃及人的借口,真实目的是在情况不妙时开溜,他相信埃及人一定会借机逃之夭夭的,从而把他自己丢下来面对糟糕的后果。所以,他坚持在河里作战,如此一来既能得到岸炮的保护,还可能得到本地回回居民的支持。同样的,那样他自己也会有机会从陆路逃跑。他拒绝让自己的或卡利卡特的船只出海。

        阿亚兹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一个月前,大明帝国印度总督府派来使者交涉,要求**人立刻退出第乌,释放葡萄牙被俘人员,否则,大明帝国将会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那位名叫卢镗的少将威胁的话还在他耳边回荡,让他记忆深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