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地陷山崩震九州 (3 / 6)
因此,各个地方都是派出衙役翻山越岭才把消息送出来,很多人都是九死一生。如果按照以前官圾的效率,只怕几个月以后,朝廷才会得到消息。也的确是如此,原时空的嘉靖关中大地震,朝廷是整整五个月以后才得知情况,由于尸体腐烂,灾区发生了严重的瘟疫,死亡的人都无法统计,一直到三年以后,关中才基本恢复正常的秩序。
这个时空因为有电报,再加上官员得力,所以朝廷的救灾前所未有的快捷。接到灾情通报后,担任救灾总指挥的齐王朱厚炜当即立断,他立刻调动临近灾区几个省的驻军就近前往灾区救灾,同时从全国各地调运物资前往灾区。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厚炜很明白”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个道理。他通电全国,调集包括海外领地在内的一百零八个知州医院六千多名医生前往灾区救灾,所有的电报中语气异常的严厉,每份电报最后都有一句话:”地不分南北,全国一盘棋,救灾如救火,任何人敢阴奉阳违,敢迟滞不前者,杀无赦!”
大明现有的三十二艘各类型的飞艇都被集中起来,全部加入了救灾工作,就连为西征军补给物质的飞艇部队也撤回了一大半。那段日子,灾区老百姓成天可以看到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大型飞艇。这些飞艇的到来,这不仅稳定了灾民人心,知道朝廷没忘记他们。还在救灾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那些道路被完全封闭的地方。
言归正传,正德二十九年五月初五,连夜布置完所有的工作后,五月初六上午,齐王就不顾众人劝阻,登上飞艇前往震中长安,他要亲自到达前线指挥救灾工作。正德皇帝和齐王兄弟两人分工明确,齐王赴前线指挥,正德皇帝坐镇北京调拨物质。正德皇帝根据与齐王商议好的救灾方案,调动全国的力量支援灾区。
朱厚照第一次如此勤勉,他命令东厂、锦衣卫、军情司以及警察部门加大对散布谣言、趁火打劫、囤积救灾物资不法之徒的打击,军机处宣传部门加大舆论宣传,各大报纸报刊积极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积极组织募捐活动,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募捐活动首先是在东北和外东北地区发起,当地各族人民纷纷响应,渐渐地,这种活动向外辐射,北直隶南直隶江南等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全国人民空前的团结。这是华夏历史上规模空前有组织的救灾行动。
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个性在这场灾难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灾区老百姓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经过几十年的政务改革,官员的素质提高了很多,官府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部分的地方官员和当地善良缙绅便成为灾后救助的中流砥柱。为了抗震救灾,有些缙绅不仅拿出自己的资金捐款赈灾,还组织民间力量修缮建筑,配合地方政府维护治安。
陕西华阴县知县何祥时一边出力帮助百姓“疏渠筑堰”,一边掏出自己的俸禄银子修缮“学宫”;华州知县杨彩见地震后当地粮库被大火焚毁,一些受灾的老百姓“蜂起掠食”,便以当地政府的名义“借富家粟,以赈穷乏”,通过果断的措施解决了灾民的生活问题,为后续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陕西地区地震后又遭水灾,许多房屋被淹没。渭南县缙绅张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一所空置的宅院腾出来,让所有受灾的邻居有了暂时的安身之所;表现最为出色的是韩城县的党孟辀,他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和企业家,拥有关中最大的火柴厂。地震发生后,他不仅慷慨的捐款捐物,还组织家中子弟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仅仅是他本人就抢救出二十三条生命。要知道,这一年党孟辀已经六十三岁。
他的事迹齐王得知后,朱厚炜亲自挥毫写下“良善人家”,并赐予他的牌匾,正德皇帝得到齐王的汇报后,又赐予党孟辀子爵的爵位,军机处宣传部门把他的事迹当做了典型进行大肆宣传。经过各大报纸报道以后,党孟辀义商的名声在全国商人中引起了的轰动,各地商人和企业家纷纷效仿,他们不仅慷慨的捐钱捐物,还组织义卖活动,整个社会都在向灾区献爱心。事后,不少表现突出的商人还因此获得了皇帝亲手颁发的勋章,以示表彰并让其光宗耀祖,这为后来中国商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热衷于慈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形成了华夏人的传统。
有阳光就有阴霾,有英雄也会有狗熊!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有好人,也从不缺坏人。大地震发生之后,很多地方都先后出现了“乘变起乱,讹言可畏”的情况。
陕西渭南县由于县令在地震中死亡,地方失去了主事者,一时间“恶少肆掠,大乱”。齐王抵达长安后,立刻下令新组建的防暴部队缉捕盗贼,同时当众斩杀了几个带头抢劫的流氓,才平息了一场混乱。
向灾区发放朝廷的专项救济款也被某些利欲熏心者盯上了。这些救济款并不是平均给予广大灾民,而是根据年龄、性别、受灾程度等的不同来进行分配。但朝廷的用心良苦,却被有心人利用。一些有头脑有私心的地方小吏则火中取栗,结果一些地方的灾民受益者寥寥。此时廉政公署及时出手,明察暗访,收集证据。对这种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齐王绝不容情,一经查实,基本上公审公判,当众枪毙。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齐王朱厚炜如此强硬的手段,极大地震慑了宵小之徒。
与此同时,一些不甘寂寞的旧儒也开始兴风作浪。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将灾害归结为上天的惩罚。所以每次地震发生后,在位的天子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祈求上天的原谅。在礼部侍郎张辟为首的一些旧儒朝臣的鼓吹下,正德皇帝脑子一热,也打算发表“罪己诏”来表达内心的不安,甚至连文告都已经亲笔写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