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圣略宣扬皇威鬯 (3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圣略宣扬皇威鬯 (3 / 7)
        说来也巧,正德皇帝本身就通晓蒙古语、藏语,也学藏传佛教,精通佛教经典和梵语,甚至能亲自披僧衣与藏僧诵经演法。齐王的目的正德皇帝心领神会,朱厚照亲自祭奠完老法王后,他突然摘下皇冠,戴上喇嘛黑帽,用十分流利的藏语对前来祭祀的十二位乌思藏大法王云:”朕乃噶玛巴也”,众法王和喇嘛皆惊!纷纷拜服在地。

        朱厚照自号“大庆法王西觉道圆明自在大定丰盛佛”,同时命礼部为之铸造金印,兼给诰命,并以皇帝和大庆法王的双重名义签署相关的诏诰剌令。黑帽喇嘛噶举派内部也积极配合呼应宣扬此神话,表示逝去的噶玛巴已经附身在大明皇帝身上,下一任噶玛巴大明皇帝指定才能得到认可。这是天神的旨意!

        从正德朝开始,乌思藏大法王噶玛巴必须得到大明皇帝的认可,才能够正式就任乌思藏大法王,此为永例。正德二十一年,即1530年,正德皇帝以前任大法王噶玛巴代言人的名义下诏,遣刘允迎请九岁的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到设在京城的法王下院任职,以乌思藏代表身份在京参政议政。此举也成为永例。

        正德随后重新册封西藏地区的僧俗各势力,同时朝廷设总理乌思藏大臣,即实际上的乌思藏布政使,直接接管乌思藏军政民政。翌年正旦,即公元1531年1月28日,正德颁旨诏告天下,正式宣布朝廷将乌思藏纳入大明帝国朝廷的直辖管理,乌思藏纳入大明版图。从这年开始,乌思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金川县位于阿坝州境的西南部,东邻小金县,西南与甘孜州的道孚县、丹巴县接壤,西北与壤塘县毗邻,东北与马尔康相连。

        正德二**,春三月,中原大地已是万木葱茏,川西北甘孜阿坝一带还是一派寒荒阴霾的冬景。从玉门关外瀚海般大沙漠穿行而过的白毛风乘高而下,将沼泽地裸露在黄汤泥水外面的埠地冻结成一层硬壳,就像脓肿的疮痂,星罗棋布或大或小似断似连地横亘在潦水中,绵绵蜒蜒伸向无边的尽头。

        绛红色的云在广袤的天穹上缓缓移动,时而将冻雨漫漫霭霭洒落下来,时而又撒下细盐一样的雪粒,风卷冻雨,吹打得芦苇菅草白茅都波伏在疮痂的地上簌簌颤栗。即使无风无雪,金川这里也是晴日无多,东南大川裹上来的湿热气和川北的寒风交汇在这里,又是整日的大雾,弥弥漫漫,覆盖在无垠的水草沼泽地上,把小树、高埠、丘陵、水塘、泥潭、纵横交错缓缓滚移的河溪……都拥抱在它的神秘纱幕之中。

        这里潮湿得连鸟都懒得飞。人只要在这样的雾中穿行一个时辰,所有的衣装都会像在水里浸过,粘湿得通体不适,冷得沁骨透心。说也奇怪,这里并没有战事,三月初的时候,朝廷的这支野战军突然来到了这里。

        刷经寺东西横亘三百余里,除了兵营还是兵营。大明帝国这几十年虽然发展的很快,但是阿坝这种偏远的地方依然很穷,可以说是穷乡僻壤。大军这一路走来,看到的都是东倒西歪的村舍里乌烟瘴气,到处堆着柴炭和满是泥浆的粮车,满街的驴、骡、驼、马粪被大兵们的牛皮靴子踩揉在泥浆里,稀粥样浑淌流。

        梭磨河里泡着几百条装备蒸汽锅驼机动力的乌篷船,往日里也是运粮用的,眼下是枯水季节,这些年气候有些反常,梭磨河今年特别旱,河水的流量少了很多。这些船只因为吃水原因,既不能上行也不能下行,上千的船夫民工被困在这里,只得在岸上搭起密密麻麻的窝棚,起灶支锅过日子。倒是这些川中船家,儿啼女叫涮衣洗菜的,给这一片充满杀机的大军营盘带来一丝人间烟火气。

        巳时雾散时分,一队官兵约五十余骑,自西向东驰来,满身都是泥浆的马,驮着一个个背着步枪,浑身裹在橡胶雨衣里的龙骑兵,在四尺余宽的“驿道”上狂奔,浆水四溅,迸得道旁的橡胶帆布帐上到处都是,连远处兵士刚刚晾晒出来的睡袋上都是。马队过去,立即招来兵士们一片责骂声。

        “龟儿子!啷个穷烧个啥子哟,老子就这一条干睡袋啰!日你先人板板!”一个剃着光头的大胡子大汉正在驿道旁支晾被褥的竿子,毛呢的墨绿色军服上溅了麻麻花花一片泥汁子,已经脏得不成样子,刚才连嘴里也迸进去一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