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改变欧洲的西征 (4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改变欧洲的西征 (4 / 6)
        ……

        正德二十一年春,苏州城郊虎丘镇,苏州织造局所辖的苏州纺织厂就坐落在这里,也许能算是大明朝此时最大的丝绸织造作坊了。

        走进工厂一眼望去,一丈宽的织机,横着就排了六架,中间还有一条能供两个人并排通行的通道;沿通道走到底,一排排过去竟排着五十行织机!每架织机都在织着不同颜色的丝帛,通过传动轴,织机在蒸汽机的带动下不停的运转,机织声此起彼伏。

        在这里出现的司礼太监陈洪、江浙巡抚胡宗宪和帝国科技司的张江波却显然心情很好,人人脸上都挂着微笑。一个穿着蓝色粗布长褂,脚蹬平底黑色布鞋的商人模样却又透着儒雅的人正微笑着陪着三人在通道中边走边看。

        “叶掌柜。”陈洪望向陪着他们的那个商人,“像现在这样织,每天能出多少匹。”由于车间里织机声实在太大,陈洪那提高了的嗓门便显得更加尖利。

        那个被称做叶掌柜的人便是当下专为江南织造局织供丝绸的齐王府外事总管叶良辅,叶家如今也是当前江南的第一富商。听陈洪问他,也凑近一点提高了声调,答道:“陈老公,我们厂里严格执行新颁布的《劳动法》规定八小时工作制,不过生产效率比以前更高了。现在是十二个时辰换三班织。一张机每天能织三百六十尺。”

        “呵呵,天天这样织,一个这样的作坊一年撑死了也就十几万匹?这可远远不够。”陈洪又尖声说道。

        “是啊。江南织造局总共有二十个这种规模的作坊,即使机器不出问题就这样织,说实话,每年也到不了二百万匹丝绸,现在海外市场扩展的太快,国有企业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啊!还有就是这些机器老化得厉害,每年检修的时间越来越长。”叶良辅做着手势引领着三人,“这里太吵了,请几位大人去客厅谈吧。”

        一行人刚走进会客大厅,叶良辅拍了一下掌,立刻便有几个仆人端着茶具从两侧的小门里轻步走到每个茶几后摆设茶具。这个怡园的客厅大概也算这时苏杭一带最大的客厅之一了。抬眼看去,北墙上方隔着一张镶大理石面的紫檀木茶几,两旁各摆着一把紫檀木雕花圈椅,东西两向却一溜各摆着八把配着茶几的紫檀木座椅。最难得的是地面,一色的大理石,每块上面还镶着云石碎星,显得很有档次。

        走进大厅,叶良辅冲着胡宗宪微欠着身子,一伸手:“胡大人陪陈公公上座吧。”

        胡宗宪今年才二十六岁,毕业于帝国大学行政学院,很受齐王器重,多次破格提拔。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封疆大吏,任谁都不敢小觑。胡宗宪摆摆手,客气道:“你陪陈公公说话,你们坐上面吧。”说着他已然在左边上首的椅子上坐下了,胡宗宪可不敢在叶良辅面前摆谱,这位爷官职虽然不大,背景却很深,他可是齐王身边的老人了,说白了就是齐王的老家臣。即使是司礼太监陈洪也得客客气气。

        张江波是个技术官员,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他大大咧咧便在右边上首的椅子上坐下了。不过胡宗宪也不敢小觑他,别看这人年轻,却也不简单,他是齐王仅有的几个亲传弟子之一。说起来这个人纯粹是因祸得福,他的父亲原来是北京城里有名的裁缝,由于受到差人的敲诈,一家人逃到了登莱,谁知因祸得福发了起来,张裁缝如今成了登莱有名的纺织厂掌柜,小儿子张江波现在既是帝国大学工学院的教授,又是科技司的副司长,二十三四岁的人,按照后世的说法,就已经是副厅级干部了,现在国家如此重视科技,这小子前途无量。

        陈洪和叶良辅共过事,算是老熟人了。他也不客气,在正中左边的椅子上一坐,接着手一摆:“老叶啊!都不是外人。恭敬不如从命。你是主人,就坐这儿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