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俞大猷英雄救美 (3 / 7)
同时,中国经由西南内陆地区与缅甸之间的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将更加密切起来。未来,华夏联邦也将名至实归。
……
时间荏苒,岁月如棱,朱厚照呆在沙廉港乐不思蜀,都过去一年了,还没有一点班师回朝的意思。转眼就到了正德十一年,今年恰逢四年一度的科举年,这不,正月刚过,各省的举子们早已公车不绝,络绎于道了。
开春之后,北京接连几个艳阳天,北海的浮冰融融,像是要开冻的模样,小孩子玩的木头冰划子都不敢往上放了。丝丝春风吹过来,虽说空气中还有些寒意,已经不是那么浸骨沁髓了。
南城根儿瑞来客栈的二十几间客房里渐渐住满了人。只是上房三间仍旧空着。这位来自烟台的店老板顾正清一点也不着急,过不了多久,从各地来京参加科举的士子将会把这里挤得满满当当,到时一间也空不下来,他这几个月也会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要是住在这里的读书人能出位进士,那就中了大奖,往后的生意会更加的好做。
这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虽不算什么大节气,但只要兴致好,人们总能寻出玩的理由来。来自江苏邵城(今兴化)的郑纪约了同乡林俊,闲来无事,便一道去游西山了。
其时正是“早阳春”,乍暖还寒,柳丝带黄。二人信步而行,不觉转到西河沿堤一带。这里元代有个大码头,商业繁荣。虽然码头已经移到了南城根,但是市集还是保留了下来。放眼看去,只见整条街上市廛栉比,店铺鳞次,百艺杂耍俱全,地摊上摆着宋砚、青花瓷、元朝的金箸玉碗、镂金八宝屏和阗碧玉瓶,还有登莱出产的紫檀玻璃水晶灯、青岛出品的报时钟、暹罗的铜弥勒佛、宋代名人字画……真个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二人原为找清静,不想撞到这里,竟比西直门内更嘈杂了许多。林俊见郑纪兴致不高,便说:“伯达兄,那边河上的风光好,咱们不如到那边去。”
郑纪朝那边看了看,发现游客果然少了很多。便点点头答道:“也好。”
正说间,忽然听得左边街道的尽头,一大群人正轰然喝彩,林俊好奇心强,他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男一女两个江湖卖艺的在演武。那男的有四十五六岁,打了赤膊,在走场子。
他划开了人圈子,头顶随随便便挽一个髻儿,用发绑着,露出来的皮肤黑亮,浑身肌肉虬结,一看就是个练家子。只见他就地捡起两块半截砖,五指发力一捏,“嘭”的一声,两手的砖头立时粉碎。众人大声叫“好!”
那汉子抱拳拱手道:“小老儿初登贵地,人生地疏,全仗各位老小照应,在下虽有几手三脚猫功夫,并不敢在真人面前夸海口,有个前失后闪,还望看官海涵!”
说罢,那汉子指着站在一边的女孩说:“这是小女梅芳,今年一十七岁,尚未聘有人家。不是小老儿海口欺人,现让她坐在这几墩麻饼上,有哪位能将她拉起来,便奉送君子以作箕帚,决无反悔!”
林俊看到那女孩的长相,不觉看呆了。他似乎什么地方见过这位女子,却一时想不起来,回头招呼郑纪说:“郑兄,这女子我们可否见过,怎么这么眼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