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正德定策平倭患 (5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七章正德定策平倭患 (5 / 7)
        所有人都有心理准备。几天前,内阁已经通知了在京的各个衙门,给了各位臣僚充分准备此次朝议的时间,所以他们一个个自有主见,都准备着在今天上朝后一吐为快。然而,现在看到正德皇帝那副深不可测的表情,大臣们在摩拳擦掌之余,又都不禁绷紧了心弦。

        不少官员暗自嘀咕:国家大事,在戎在祀。这次朝议可是关系到本国安危治乱的大事、要事啊!岂能掉以轻心为逞口舌之长而罔顾皇皇天朝的利弊得失?心中既有此念,他们反而一个个缄默闭口,谁也不愿意第一个站出来陈奏自己的意见。

        坐在龙椅之上的朱厚照表面上面色沉凝,心里却暗自好笑。平时这满朝的清流之臣和礼法之士,最是喜欢无中生有、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到了今天这般真要集思广益、群策群言的时候,他们却都“谦让”起来了。他们又哪里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如果真要等到现在才做出决定,黄花菜都凉了。

        正德皇帝举行公开朝会,只不过是走一个过场,演一出戏。没有人知道,朱厚照这次有意让保守派出来表演,演给朝鲜使臣看,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民间都是如此,何况是国与国之间。正德皇帝可不想让朝鲜人以为大明帮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明是强大,可即使这样,帮你朝鲜是情义,不帮你们也是情理之中。

        根据事先的安排,在正德皇帝的示意下,兵部尚书杨一清首先出班上奏,他在朱陛之下站定,沉吟着奏道:“启奏皇上,微臣既然身为兵部尚书,对朝鲜来使求援抗倭之事,自是责无旁贷而应有所建言。然而,‘天下大事须与天下之人共议共决’,微臣焉敢恃兵部尚书之职而妄行自专?“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大殿之上,朝臣共议曰‘可援可抗’,微臣便尽力去援、去抗;朝臣共议曰‘不可援、不可抗’,微臣便俯首遵从,不援、不抗而已—且请诸位大臣各抒己见,微臣洗耳恭听。”

        这番话一出,金銮殿上顿时静得连一滴水珠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很多人都在吐槽:好嘛,你兵部尚书都不愿意明确表态,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你管军队的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谁特么去没事找事啊!

        不出所料,杨一清把这模棱两可的话说完,很多当初的反对派纷纷跳了出来,大部分的意思是,现在朝廷财政困难,某某地方地震,某某府又遇了水灾云云,总而言之,反正大明现在很困难,替别国打仗,一句话,没钱!

        看到大殿中有这么多人反对出兵援朝,朝鲜使臣金湜急得都快哭出来了,不过,在大明的朝廷上,不经允许,他可没有说话的权利,只能看着那些大明文官唇枪舌剑,争论不休而发急,眼泪从头到尾都没有停过。正德皇帝看得乐不可支,差点都绷不住了。

        这场大辩论一直持续到午时,还没有一个结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派的官员那都是文曲星下凡,一个个引经据典,口若悬河,都赶上了后世的辩论大赛。照这种情形下去,不争个三天三夜,恐怕得不出一个结果来。

        高高在上的朱厚照可能因为今天心态不同,平时最烦这帮清流胡说八道的他,倒是看的津津有味,听到精彩之处,就差点鼓掌喝彩了。正听得高兴,肚子里咕噜响了一声,他有些饿了!

        正德心想这戏得差不多了,又想到豹房里还有两个美人等着他,昨天晚上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顿时朱厚照浑身发热,身体有些蠢蠢欲动。在脑际里转了无数个那香艳的画面后,朱厚照终于绷不住了,他满脸通红,轻轻咳嗽了一声。听着这一声咳嗽,熟知朱厚照脾气习性的殿上诸臣们立刻懂了,皇帝这是要自己拿主意了。

        做久了有些不舒服,朱厚照从御塌上站起身来,侧身从玉几上一摞奏章当中拿起了最上面的一本,托在手中,缓缓说道:“朕此番准备援朝平倭,几日前在金殿上已给内阁的诸位爱卿谆谆教诲了一番,想必他们已经都理解了朕发兵援朝平倭的一片苦心。然而,四方各省外官不明内情,难免会生浮情杂念……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有些臣僚说不定也是认为朕在多管闲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