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万叠云起帆破浪 (5 / 9)
李东阳掀开轿帘,向前看去,大约百多步外,当街摆放着官府使用的一盏灯笼,一人坐在灯笼侧。。边歌边饮。
李东阳微微一笑,说:“定是崔子钟,快快行过去。”
渐渐靠近,李荃也看清楚了,果然是崔铣崔子钟,正在兴头上的崔铣也看到了他们,迎了过来。
轿夫停步,将软轿轻轻放下。李东阳探出头来,笑着说道:“子钟,你好自在呀!”
崔铣恭恭敬敬的做了个揖,掀开轿帘,小心地搀扶着李东阳下轿,嘴上说道:“老师辛苦,可少住乎。”
李东阳道:“好,正要向你讨杯酒喝。”
崔铣大喜,从坛中倒满一杯,双手奉上。
崔铣是河南安阳人,字子钟,又字钟凫,弘治**新科进士,与严嵩等三十人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本朝制度,会试中试过后,还要通过一道手续来决定名次。原则上,或者说形式上,由皇帝亲测于廷,又称作廷试,或殿试。钦定的一甲三人,为状元为榜眼为探花,直授翰林院官。另二甲三甲中,挑长于文翰者若干名,就读于翰林院,称为庶吉士,学业结束后散馆,也多在翰林院授官。
有趣的是,直接授予翰林院官的殿试前三名,能的升至阁臣的并不多。越来越多的阁臣由庶吉士出身。于是,这些庶吉士也被士人视作储相,入阁也成了庶吉士的终极目标。因为这层关系,即使和座主没有师生关系,庶吉士也要称阁臣一声老师。
而崔铣叫李东阳老师是出自内心的。尽管些时朝廷有不少河南籍高官,首辅刘健是洛阳人,吏部尚书马文升是钧州人,吏部左侍郎焦芳是泌阳人,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忠是陈留人,但这些乡里前辈都不如李东阳让他感到亲近。
他清楚地记得。刚被选为庶吉士不久,他与陆深等人拜访朝廷大员时的情形。
在安福里刘健府邸做了一个多时辰,从始至终都是这位首辅大人在讲治学之道:“学问者有三事。第一是求索演绎义理:义理明,方能纯洁胸臆,消蚀浊机。第二是熟悉考究典故:典故通,方能经世济人,有益天下。第三也要学会做文章。各位不要以为华词丽句就是好文章,不能以义理服人,典故喻今,却万万算不得好文章的。”
这一番话。。还算在情在理,诲人以道,接下来的一段话,却要使得在场的很多人坐不住了:“现在的一些后生,才得科举,不去求索演绎义理,不去熟悉考究典故,不去学习做好文章。却去学着作诗,你等道好笑不好笑?”.
说到这里,刘健朗声大笑,好像真的很好笑。在座各人,或低头不语,那定是为了遮掩羞愧;或皱眉沉思,那定是尚有惑未解;也有一两人坐着较近,陪着老师在笑,那可真是在讪讪而笑,极不自然。试想,举子士人中,风流也好,刻板也好,潇洒也好,端正也好,有几人不以诗词自娱的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