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静夜思筹谋新政 (3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静夜思筹谋新政 (3 / 9)
        想起这些,朱厚炜不由得汗出如浆,他隐约记得杨虎、刘六起义就发生在最近两三年内,事情的起因好像是”马政”之害。

        记忆越来越清晰,有人评价明朝为“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抨击这两大弊政吗?尤其是河北山东的马政,加上地方官的迫害,导致了大量的养马户因此破产,成了一无所有的流民。

        杨虎、刘六这两大响马头子勾结在一起。。率先打出了反对朝廷暴政的起义口号,同时攻破附近县城举起了反旗。天津、山东、河北受压迫的马户纷纷响应,一时间声势无量。

        这场起义严重破坏了整个北方的秩序,差一点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根基,起义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甚至一度蔓延到安徽和湖北等地,直到调用边军才镇压下去。

        朱厚炜再也待不住了,他一定要阻止这场暴乱。回到书房,他匆匆写好一份奏折,让人连夜送往京城提醒自己的父亲立刻废除马政,清理河北、山东马户,打击那些贪官污吏。

        朱厚炜单独写了一封单独给太子的信。信中他特别注明背后有黑手控制了河北刘六、山东杨虎这两股马贼,准备以马政为借口号召马户造反,情况十分危急。他让太子东宫六率抓紧清剿。具体的是起义时间,他也记不清楚了。他希望还来得及。这场起义影响力这么大,背后没有黑手,他死也不相信,凭着几个没有见识的马贼,竟然能够喊出如此蛊惑人心的口号。在朝廷的全力围剿下,还能坚持这么久,怎么看都透着诡异。绝对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绝对背后有黑手。

        将奏折和密信送出去后,朱厚炜轻轻的嘘了一口气,感到浑身疲惫。靠在椅背上,他自言自语的说道:“特么的,这大明还真是一个烂摊子啊!”

        朱厚炜脸上露出一丝苦涩,所谓的”弘治中兴“,不过是个后世文人粉饰的笑话。大明王朝到了弘治年间,吏治虽然有些起色,实际上根子已经烂了。大明王朝已经走在作死的道路上。造成如今这样的局面,其实是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就已埋下了祸根。

        后世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王朝灭亡都是各种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极致。而中国的土地只能容得下这么多矛盾,故而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导致王朝灭亡。

        而各种矛盾积累来源于官僚行政体系的整体腐败,这个本该是削除或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演变为文官利益集团后,就变成加剧和激化社会矛盾的反动力量,成为造成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用朱厚炜有限的历史知识来分析明朝的历史,用一句话来概括,明朝历史就是一部皇权被架空和反架空的历史。。只不过,最后皇帝失败了,文官们最终也没有得到便宜,反而便宜了在关外趁势崛起的满清。

        明朝是一个集中国两千年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大成的朝代,从国家制度设置上最为科学、合理,军政两条线,有各自独立的文官监察体系、锦衣卫情报监督体系、东西厂特务监督体系,不设宰相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这都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举措。

        但造成王朝灭亡的历史周期律是一种自己有生命、有智慧的特殊存在,压迫有多严重,反弹就多严重。在朱元璋死后,朱棣开始向官僚行政体系妥协,重新变相的恢复了宰相制度。这个突破口一旦打开。。后面整个明朝历史就是皇帝压制文官、文官架空皇帝的过程。而最后文官们获得了胜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