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人生忽如远行客 (4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人生忽如远行客 (4 / 9)
        首先是“尤侃侃”的谢迁。谢迁,字于乔,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状元,弘治八年(1495年)以少詹事身份入阁。

        有魅力,有道德,有头脑,没错,这就是阁老谢迁的光辉形象。同样是朱祐樘做太子时候的老师。如果说刘健给朱祐樘的第一印象是害怕的话,那么对于谢迁,朱祐樘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印象:喜欢。

        论谋划,谢迁不如丘濬;论稳重,谢迁不如徐溥;论判断,谢迁更比刘健差得远。但身为大明帝国的内阁重臣,谢迁也有属于自己的独到本事——会说话。

        所有的健全人都会说话,但不开玩笑,从古至今,无论是谈恋爱还是干工作,说话都是一门绝对的学问。说话不难,但说得对方心服口服、死心塌地却是难。说什么样的话。。就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那叫难上加难。

        恰如战国时期大纵横家张仪的名言:只要舌头不烂,老子就有翻身的本钱。

        谢迁,也有这个本钱。再难听的意见,放到谢迁嘴里都成了好话,不但每次都说服朱祐樘改正错误,还经常把朱祐樘感动得眼泪鼻涕一大把。这份本事,擅长做“思想工作”的马文升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经常对谢迁赞不绝口。

        李东阳,字宾之,后世湖南茶陵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弘治八年(1495年)以礼部尚书身份入阁。

        单看这份履历貌似没什么神奇,但事实上。。早在科场登第之前,李东阳已经名满天下了。有多早?四岁。

        四岁的时候,当别的小朋友还在玩儿过家家,甚至个别人还没断奶的时候,小李东阳已是满腹经纶了,不但出口成章,还能提笔写书法。请注意,不是小孩子在纸上胡写乱画,而是在雪白的宣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一尺见方的大字。

        这家伙官场混得好,文化圈同样混得好,这何止是能臣或是才子,简直是脚踩政坛、文坛、画坛的三栖明星,这种人放在今天只有一个称呼:大腕。

        自进入内阁以来,李东阳始终兢兢业业,事事以天下为先。尽管他没有丘濬那般看穿未来的大智慧,却在具体施政策略上远胜于这位老前辈。

        丘濬《大学衍义补》中的许多内容,都被他以最为稳妥的方式实施。国家的大政方针,他都能做到精心谋划,从军事到生产再到税收,每一样工作都做到万无一失,事事做到谋而后动。在他入阁的那些年里,国家基本上没有伤筋动骨的大改革,然而大事小情的处理、国泰民安的朝局,无不凝结着他的心血。

        李东阳是个精于谋划、满肚子算盘的牛人。个性也很鲜明,那就是绵里藏针。总之,也是个不省油的灯,特别是有刘健这样的臭脾气在,想保持团结是相当难的。还好,内阁有谢迁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