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7 / 1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36 章 (7 / 19)
        戎狄是大齐以北的游牧民族,兴起于崖山山麓,世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迁移。因是荒芜之地,民风彪悍,又未教化,使得历代的戎狄人体格剽悍,为人野蛮粗俗,不重礼法。

        戎狄的历代部落长都是勇猛好战之徒,所以一旦让戎狄势大,便不再深居崖山一带,而是带兵马入侵大齐边境,烧杀抢掠,完全是土匪行径。大齐子民皆对戎狄人深恶痛绝。

        但戎狄人也不是全无优点,因为自小便在马背上长大,每个戎狄汉子都弓马娴熟,喂养的战马皆是匹匹高大强壮。比大齐的齐马品种好上太多。

        如今的戎狄部落居住之地正是水肥草丰之时,粮食足够部落生存,可一旦进入秋天,草木逐渐萧条,粮食大减,入冬之时天寒地冻,所到之处尽是寸草不生,每年的深秋入冬之际都是戎狄一部青黄不接之时,这时牛羊锐减,粮食迅速消耗。

        这个时节,戎狄的士兵便会侵扰崤关周边的城池,而静山离戎狄部落边境仅有五十里,是受滋扰最严重的地方,曾经修文帝刚继位之时,没有过多精力去治理边境事宜,所以当时静山差点被戎狄屠城,虽最后保住了静山,但静山百姓却死亡惨重,城中已被洗劫一空。

        而对于当时的幸存者来说,无疑是切肤之痛。而如今,这种切肤之痛可能又要重新上演......

        崔鹤唳到达崤关已是半月有余,沈老将军拖着病体在崤关指挥作战,见到崔鹤唳终于赶来崤关,沈老将军才舒叹了这憋了一个多月的气。而崤关将士们犹如见到神兵天降,只要崔将军亲临,那么不出一个月,戎狄定能退到洛河以北三百里之外。

        现在崤关与戎狄营帐只隔着一条即将进入枯水期的洛河,接下来若是洛河进入枯水期,城中的百姓用水便成了难题,如果到那时戎狄还不退的话,那么崤关就将岌岌可危,崤关一旦失守,那么静山与松岐对于戎狄来说简直是探囊取物。所以朝廷肯派“赋闲家中”的崔鹤唳前来也是有所考量的。

        崔鹤唳一来便立即走马上任,派出斥候军前去洛河附近打探。

        唐端与应敏让乔装打扮成一对翁媪,应敏让身形较为高大,扮做一名放羊翁。而唐端身量较矮,扮做送饭食的老妪。

        两人在洛河边上放羊,而河对岸能隐约瞧见戎狄士兵在轮岗,应敏让将羊赶过了河,戎狄士兵发现了羊的影子,立马来了两个人,两人见到了羊,两眼立马放光,这只是戎狄的底层士兵,虽然戎狄人进静山城抢了很多食物,但是都要统统交给首领,若是发现私藏,一旦被举报便是会要了半条命那么严重。

        这两人正好在营帐外圈轮岗,天黑之前换岗,现在若是抓了这只羊,立马就可以烤来吃了,说时迟那时快,两人立马将羊逮住,叫上一同巡逻的其他两个弟兄。

        而此时应敏让与唐端已经将另外两人敲晕,穿上那两个戎狄人的士兵服。应敏让特地学了一些戎狄话,潜入戎狄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